中国传统文化读书自以为诗

谢翱及《书文山卷后》赏析

2023-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空谷道人

谢翱福建长溪人,随父迁徙到南平。

字为皋羽又皋父,爱国诗人颇有名。

晞发子号又宋累,其父谢钥通于经。

《春秋衍义》《左氏辨》,芳声远闻在闽东。

谢翱从小受影响,博读史传效烈英。

落拓不羁守气节,江山难改禀性成。

年岁十六考进士,未中“两曲”广流行。

《宋祖铙歌鼓吹曲》,《宋骑吹曲》唱大风。

采入朝廷作乐曲,“文句炫煌音韵雄”。

德佑二年临安破,福州即位是端宗。

改元景炎想振作,勤王文天祥用兵。

谢翱倾家献家产,招募数百入军中。

转战龙岩与梅县,遍布闽西与广东。

兵败握别章水上,潜回浦城而务农。

得知文天祥被害,失声恸哭望燕京。

结交南宋之遗民,成立“汐社”而讲经。

文友吴谦、吴思齐,还有邓牧与方凤。

笔耕不辍怀故国,以诗明志本初衷。

元僧修建天衣寺,挖掘宋朝皇帝陵,

以其遗骨镇南塔,谢翱得知急匆匆。

冒险利用他人骨,替代高宗与孝宗。

转至绍兴兰亭山,安葬墓前种终青。

《冬青树引》文句好,表达抗元志意诚。

子陵钓台设牌位,祭奠文天祥有灵。

散文《西台恸哭记》,悼友泣血而吞声。

伤痛至极肝肺裂,四十七岁而告终。

死于桐庐刘氏宅,交待葬吾许剑冢。

次年方凤、吴思齐,将公移葬严子陵。

一代英豪而早逝,唯有诗文铸景钟。

诗歌苦思锤炼句,屈蟠沉郁激越雄。

善于曲折达情意,出语时时造新境。

李贺郊岛与张籍,诸家之长他所融。

多首绝句缀巨篇,写景叙事内容丰。

人称“桀骜有奇气”,“卓然可观”若彩虹。

现今可观《晞发集》,诸多《遗集》作补充。

《文山卷后》书名作,碧血丹心祭英灵。

文天祥号是文山,死后诗文入汗青。

成集之后谁题诗,谢翱称悼在其中。

开篇“魂飞万里程”,乍闻噩耗心震惊。

惊心顿时生奇想,“魂飞”会面疾如风。

急转意愿难实现,以其“万里”来相承。

阴朝地府路途远,生死“天地隔幽明”。

“隔”字说明我无奈,迷蒙杳缈隔九重。

心有灵犀可见面,相逢哽咽泪盈盈。

诉说“死不从公死”,悔愧“生如无此生”。

时空跨跃变化大,以“死”回顾在军中。

麈战怎不同就死,横刀立马作英雄。

以其“生”字说现在,我乃苟活是偷生。

死死生生成名句,缠缠绵绵绕心胸。

循环圆转合韵律,泣泪咳血紫鹃鸣。

仰望“丹心浑未化”,文山金句若彩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腔忠诚幻若花,化作“碧血已先成”。

典故《庄子·外物》篇,衔冤而死是苌弘。

赋予新意说英烈,为国捐躯尚从容。

碧血化作杜鹃花,怒放千载映日红。

九曲八折再说我,白色恐怖冷冰冰。

环顾“无处堪挥泪”,哭嚎只得内吞声。

无声无泪有其志,归隐“吾今变姓名”。

不食周粟背新朝,梅妻鹤子闻山钟。

诗歌以心作彩笔,国灭家亡痛悼情。

曲曲折折内容广,腾挪跌宕悲境生。

霹雳一声惊噩讯,渴求相见盼重逢。

执子之手说愧意,仰慕英烈之高风。

回头我亦明心志,以其归隐诗告终。

字字读来都是血,隐隐胸中有雷声。

情激何必隐晦法,且看白描价值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