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做孩子吗?
“你这孩子,怎么这个样啊?”当我们面对一个未成年人,做出了一件有违常识、有违习俗,或者是有违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应当有的举动时,我们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你这孩子……”。
孩子,会做出什么呢?
*会做一些“不理智”的举动;
*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让做就会说“为什么啊?”,这不是真的在询问,而是在说“我应该可以做的啊!”。
*当认为自己做不了的时候,会很自然的认为,你(不止是爸妈,是任何被求助的人)应该为我做!
*当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伤心哭泣,潜在的意思就是“我想什么就应该有什么”
*我最重要,虽没有意识却如此表现
*……
简单总结,就是:以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心想事成,你就应当!
在对待孩子方面,整个社会的普世价值观,类似于“Ta是孩子,应当可以有……”,意指的是“正确的对待孩子,Ta才会如何……”。
嗯,是的!孩子是我们自己生命的延续,是社会延续的根本,需要像对待一个不同角色的他人一样,对待“孩子”角色的孩子。但是,我同样认为: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生命,也“应当”有其可以自己负责的事情,在其年龄段可以负得起责任的事情。
现实是,做父母之前,社会并没有像对待一个职业一样,要求父母去了解作为父母应该掌握的“各年龄段孩子的职责、责任、义务”之类的知识,并教给你怎么做,社会也没有给一个“标准”给予参考。我们都是自学,按照自己成长的经验,自己的看法,来教导孩子。
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到的是不同的。同样是父母对待孩子非常严厉,有人心中留下的严厉让自己倍感痛苦;有人感受到严厉让自己获得了成长;有人对这个严厉没体验到成长也没有体验到痛苦。
整体论、系统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成长是一个整体、系统的过程,而非某一个方面(父母对待子女严厉)造就今天的自己的。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同一种严厉的经历,在不同的孩子身上留下了不同感受的原因。
而现实中,有一种盛行的观点是:还原论的思想——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果原生家庭对待孩子以严厉、强制类似的方式,那么孩子在长大后必然会反弹!其中,还有决定论的看法在里面。
还原论,在现代科学发现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是推动西方社会现代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是说任何一个整体,分解为各个方面来研究,然后认为通过提升局部可以让整体得以改善。很明显,这种思想极大的推动了各方面科学的进步。
在心理疾病医治的过程中,精神病学家及心理学专家们通过分析病人的情况,推导出产生心理疾病的以往经历中,其原生家庭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有很多不恰当的方式,甚至有些变态的方式,导致了孩子长大后的今天产生心理疾病。因而,推论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方式,会对孩子长大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人家说的是“非常大的影响”,而非决定论。在现实中,有些父母理解为决定论的含义,而忽略了整体性的影响,因此让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背上包袱,实际上是不可取、没必要的。
因为这种原生家庭论的盛行,又推动了父母在教养孩子时,能够更用心的对待孩子——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同时,我们作为父母的成人,又以原生家庭的理论为依据,说自己今天如何,是因为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不当造成的……用还原论的观点,并带有决定论的意味,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自己的成长是系统的过程,不能简单的归因于父母,实际上自己天生的气质类型让自己对同一个情景的反应是不同的,首先是自己天生因素(你自然可以说,父母决定了你的天生,别忘了你是跑的最快的小蝌蚪,你自己跑在了前面,你爸爸都控制不了你);然后还有自己主观的响应,虽然你小,主观反应仍然是你自己,对吧。
其二,无论以往发生了什么,都不能影响你此刻的决定!你拥有自己的意志自由拥有选择的权利!
你是懂的!!但是,你会归结为我的以往经历,决定了我今日如何选择!
请回看一下自己。在今天,你选择逃离,对抗,抱怨原生家庭的时候,我发现此时,你的自由意志完全体现出来了!另一个角度,在对待应该体现自由意志的时候,你选择了归咎过去,以逃避自己此刻的责任!————这种不同处境下,做出的截然相反的评判、归因,是不是有点意思呢!
你在以“以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心想事成,你就应当!”的理论依据,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解释!没错,是解释,以逃避自己的责任!
你说,自己还是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