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不是唯一的交流方式
有些人天生就不善于表达,虽然胸中有万语千言,但话到嘴边却一句也说不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无法完整准确的描述自己的想法。就拿我家老爷子来说,他就像一个没有壶嘴的烧水壶,壶里的水咕嘟咕嘟的就是倒不出来。偶尔热气顶开了壶盖就蹦出来三言两语,再细问就啥也没有了。除了这类人,找不到倾诉对象的那类人也是很郁闷的。日常生活中是缺少那种深层次的可以有共鸣感的对话的,这一缺憾如何弥补?
既然不愿意说话,那写出来好了。blog,email,微博,各种网络日志,还有简书。有公开的也有私密的。一定要写,写作是最好的思维训练。要相信,写出来就会有人看,有人赞同也会有人拍砖。写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也是满满的。每当我的文章被别的编辑专题收录,或者有人向我的专题投稿时,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我也在鼓励我的亲人兄妹们多多写作,记录生活点滴感悟。对一个人的成长帮助很大。写作的时候是冷静的,是理智的,修改文章的时候也是对自己的重新审视。
如果一个人不爱说话,也不写东西,也没什么兴趣爱好,那他必将寻求别的出口,有可能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还有就是退了休的老年人一定要让他多出门多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神经元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刺激人会容易抑郁。长期分隔两地的亲人我比较推荐写信,可以是电子邮件。和打电话完全不一样的,和聊QQ微信也是不在一个层次的交流。写信的时候可以把你近期几个周甚至几个月的动态和感想完整的呈现出来,比碎片式的社交网络的效果好太多。亲身体验曾经的笔友如果不再写信而是加了qq微信微博等工具,最后的沟通深度会直线下降变为普通网友。年纪大的不太会用电脑的爷爷奶奶们也是很需要书写的。可以用纸和笔,或者毛笔顺便练练字了,效果更好。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老了打发时间只能搬个小马扎去马路边看车来车往的话是很悲哀的。孤独至此,也是到了一种境界吧。
即使是写作的时候思路也是不容易理清的,像我写着写着就容易跑题了。。。。说话的时候也是,尤其是女人说着说着容易把昨天的事,前天的事甚至上周的某个小情绪都掺杂进来,于是对话就不容易继续下去。这个时候真的需要换一种交流方式,也许只是削一个苹果,下一盘棋,读一篇日志。效果会好很多。篇头第二个问题我还没有回答,我想图书馆可以是一个答案,书海中总会有位作者能和你共鸣的,如果人海中暂时没有的话。记得有人说过“如果有天堂的话,那大概是图书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