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放在你眼前的馅饼和正在烤制的披萨,你选择哪个?
文/林江影月
![](https://img.haomeiwen.com/i3625164/bee210adcb4d1467.jpeg)
01.
昨天晚上,老公上班回来,跟我说了一件事情:老公有一个年轻同事,去年考了本地的教育编制,进了一个公立中学。在和老公以及几个以前同事聊天的时候,语重心长的说:考编制还是要早点考,虽然说没有私立学校月薪那么多,但是好在人不累。再加上,一个学期要是给两三个孩子补习,不就赚回来了吗?而且养老也有保障。要不然,等着快没机会了,再去考编,30来岁的人和20多岁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都是一样的,那多难受。
和他思想完全南辕北辙的是我一直都关注的一个老师。她的公众号文章是我一直都爱看的,在10月8号发表的一篇文章,上面有她的辞职信,以及辞职原因、她从教19年以来的教学生涯之路。
看着她一路的艰辛和无奈。这种心情,只有教师才能体会。不能免俗的是,她的辞职最大原因是工资太少,不能养家。
要知道,一个让从教几乎20年的老师横下辞职的心,放弃旱涝保收的有编制内的工作,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况且她还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妈妈。
02.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说他们的观点,哪一方正确,哪一方不对。每个人都不能凌驾在上帝的高度来评判别人选择的正确与否。
做出考编或放弃体制内工作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的,这和一个人自身条件、性格、家庭情况等方面都有关系。
有的人喜欢安逸,稳定,不愿意在多个行业试错,ok,这没什么不对。但我们要看到确实有很多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放弃这种生活,去尝试几十年来未曾经历的事物。可能这种人骨子里就有冒险精神,亦或是逼不得已,放手一搏,要么就是自己拥有辞职走人的资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3625164/b5e99a7385568860.jpg)
很多人之所以成不了大气候,不是因为能力不行、机会不够,而是因为见识太窄,导致目光短浅,对自己一点平庸的成绩自得自满,过早的选择了安逸的生活,停止了奔跑。 《见识》
有资本辞职的人就属于我们所说的见识远大的人,他们不会被他人左右,不会因为别人的影子来摆正自己的位置,更不会聚焦短期的得失,他们看到的是更长远的价值。这种人,不会因为一直以来的安逸生活而停止奔跑。
03.
再说回老公的那个年轻同事。
有编制的工作确实是稳定许多,不用担心明天醒来还有房贷没还,不用担心下月的生活费,孩子的教育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老师编制或公务员编制考试门槛升高,但是报考的人数只升不降的原因。
再者,近两年地方对老师的待遇重视力度加大,教师工资确实有很大涨幅。私立学校虽然月薪多,但是教师的劳动强度大,几乎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这样以来,私立学校老师的收入和付出就不成正比了。而且,私立学校的社保比例始终没有公立学校那么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3625164/bd0782e1ab1a8b86.jpg)
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公立学校的老师情愿到私立学校教书?
一方面,公立学校月薪确实没有私立学校高,俗话说:干得多拿得多,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公立学校虽然社保交的比例高,养老有保障,但这毕竟是二三十年之后的事情。而现在,正是老师年轻,有力气打拼的时候,也是要养家,养孩子的时候。如果每个老师一个月只拿两三千元钱,那确实不足以满足日常所需。
有的老师,想的比较通透:为何不趁年轻,有精力有奔头的时候多挣点钱?现在有这么多的理财产品,可以通过理财,为自己积累养老金,这不和公立学校交社保一样的吗?
我所知道的一个老师,就是在30多岁的时候,考上了本地的教师编制,但无奈离家太远,照顾不到孩子,但他已经没有机会再考编制了,因为年龄大了,所以不得已又辞职,去了一所私立学校。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容易的选择,都是权衡再三作出的退而求其次的最佳方案。这就好比待我们长大以后,才逐渐了解到,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单纯以好坏而论,而要多方面考量才能得出相对公正的判断。
齐悦梦想社群第十九周总第五十五篇
高中英语教师一枚,忙里偷闲写文,翻译,虽不能做个美美的文艺青年,但也能在自留地尽情抒发自己的观点,还能在课余带几个亲戚朋友的孩子,实现许多老师都想做的从小学到高中带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孩子,就已经很知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