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远一点,看透一点——以色列旅游见闻分享
2023.7.30,由【游天下】群主老潘热心张罗组织旅游分享会在多伦多Etobicoke进行,这是2020年初疫情后的首次线下聚会,弥足珍贵。很高兴再见各位新老旅友,并跟随他们的脚步领略世界风情。
借这个机会,我分享了2022年秋天在以色列的见闻。
以下是我分享的内容。
第一部分:旅游小贴士
先简单介绍了关于签证、安全性及导游的必要性,详尽【艳子微时光】公众号的攻略。主要介绍了读书的必要性,并提供这次旅游前阅读的书单。
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
阿里·沙维特《我的应许之地》
阿摩司·奥兹《爱与黑暗的故事》
丹尼尔·戈迪斯《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美]丹·塞诺 、[以]索尔·辛格《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
陈明键《创新,从提问开始》
第二部分:以色列主要景点
在这部分挑了四个印象深刻的景点作了介绍。
1.圣殿山&西墙
圣殿山面积不到14公顷,却保存着众多宗教遗迹。犹太第一圣殿在此被毁,犹太人重建第二圣殿再次被毁,只留下西墙断壁一段。其后圣殿山被穆斯林占领数千年,变成伊斯兰教信徒的第三圣地,在此修建了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伊斯兰清真寺成了圣殿山的标志型建筑。
以色列在六日战争后重新占领圣殿山,目前暂以妥协方式管控圣殿山。圣殿山内由穆斯林管控,圣殿山外则由以色列警察把守。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美便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愁,九分愁便在圣殿山。或许只有上帝知道如何解决这一千古恩怨。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7426/393fab0ddffb8615.png)
2.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展馆设计用心独到,相当震撼。
开场展示的是二战之前犹太人的生活场景,他们工作在各行各业,他们享受生活的安宁,那些平常的幸福却只成回忆。
中场按时间轴展示犹太人悲惨岁月,孤立,驱逐,屈辱,饥饿,大屠杀......直至后来复国迁移回归以色列.
结尾展示的是文字片段。一封信,一篇日记,一张便条,这是他们与人世最后的纽带。每封信独一无二,每个人与众不同。但都诉说着与这个世界最后的联结。
曾经,他们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曾经,他们都有一张张人类的面孔。没有人愿意直面那苦痛的过往,记住这一切,是为了不要再犯下同样的错误,为了人类后代的福祉。
3.希伯来大学
在以色列,一流的大学甚至在国家还没独立前就已经存在了。
“在一片人口如此稀少的土地上,百废待兴,连耕地的犁、道路和港口这样最简单的设施都还很缺乏,可是我们应该开始做的却是发展一个精神和才智的中心。”
希伯来大学始创于1918年,落成于1925年。
1925年,以色列的“麻省理工学院”——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建校。
1934年,魏兹曼科学研究所成立。
1956年,特拉维夫大学成立。
希伯来大学是犹太民族的第一所大学,也是犹太民族在其祖先发源地获得文化复兴的象征,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充满活力、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世界一流大学,有四位以色列总理曾毕业于希伯来大学。
进入大学,一面墙上是该校获得诺奖的名单。希伯来大学有十几位获得诺贝尔奖得主,这仅仅一所大学不是一个国家的获诺奖人数。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7426/b97f6dd17f4a96dc.png)
另一面墙上展示了该校学生捐赠者名单。回馈母校,是实力,也是荣耀。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7426/ffc9d4daf06e43ac.png)
4.基布兹
基布兹就是共产主义公社,社区里的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会奇怪在以色列还有共产主义吗?
因为早期犹太移民是从俄罗斯及东欧回归,受到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就很自然。在早期物质极度贫乏阶段基布兹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色列最终走向民主自由市场经济,约三百个基布兹也进行了私有化或产业化。
1.Kibbutz Magal公社耐特菲姆(Netafim)滴灌技术
滴水灌溉——解决缺水问题——最终变成了他们的资产。以色列人成了沙漠农业、滴水灌溉以及减少土壤盐分领域的领航者。基布兹面临的艰苦环境最终竟也奇迹般的转化成了更高的生产力。
在以色列,问题就是机遇。没有水,就诞生了滴管技术。没有土,就有了无土栽培。滴灌技术还推广到全世界造福全人类。犹太民族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创造奇迹的民族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7426/5e091d19dffc41f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7426/f97b5f5ff5544205.jpg)
2.Ein Gedi Botanical Gardens
这是沙漠上建起的花园,如今成为展示基地或学生营地。
引导员Daniela如数家珍介绍每棵树,哪一年种下的,何时开花,开什么样的花。介绍完毕,她敲响钟声说“梦想终于实现了!”
钟声在沙漠山谷回鸣,让人万分感动、无限感慨。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7426/11d89f474282ce47.jpg)
第三部分:几点感想
1. 叙事的力量
一部《圣经》,犹太人视为“民族日记”。对犹太教徒来说,圣经是神启的话语,里面充满了教导他们如何生活的诫命。对世俗犹太人来说,圣经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不管怎样,所有犹太人都认为圣经讲述的是关于他们民族的故事:他们爱过什么,在哪里生活,如何取得胜利,什么时候失败了。这是一个关于他们家族的故事,这个家族故事的中心就是以色列,这个故事的中心如果没了这块土地,也就没了犹太家族和犹太民族。
赫茨尔《犹太国》1896年2月出版。让赫茨尔一夜之间变为一个国际运动的领导人。这本书出版后,几乎整个犹太世界都相信:犹太人需要一个国家,他们能够建立一个国家。
2.仪式的力量
安息日:将餐桌成为深度学习的课桌
时间安排:整个晚上吃喝和祈祷大概占20%,剩下80%的时间主要是学习讨论。
讨论内容:全世界的犹太人都遵守一个进度,一本《妥拉》分成52个部分,每周讨论一个部分,比如新年后的第一个安息日就是讨论《创世记》,全世界的犹太人都学习《创世记》。
讨论形式:由父亲来主导,他负责给大家提出问题。比如讨论《创世记》,作为教授的父亲就问为什么上帝先创造鱼,然后是鸟,然后是爬行动物,然后是哺乳动物,最后才创造人?
3.以色列&土耳其,谁是应许之地
土耳其之行全然颠覆固有印象。这里三面环海地处欧亚分界线,这里地貌丰富物产丰饶,这里文明古老宗教自由。
对比以色列,以色列的故事与成就让人惊艳,但以色列历史太过沉重让人压抑,以色列边境敌人环伺总让心存紧张。
土耳其烟火浓厚更抚凡人心,作为旅游,选择土耳其。
但以色列,绝对不可错过,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却有着极强的创新意识。宗教与民主,传统与创新,如此和谐统一。这样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奇迹总在发生。沙山上筑城堡,沙漠上建花园。是上帝在显灵,还是人定胜天?
结语:走远一点,看透一点
还是要多读书,没有读过历史,怎么会有历史观。
更要多出来走走,没见过世界,怎么建立世界观。
更何况与一群爱读书的有趣灵魂同行,何其幸哉!
走远一点,停久一点,看透一点。这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