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教育
教学是对人的艺术,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人身体上两个最敏感、最脆弱的部位的碰触。它不同于工人之于机器,只要了解机器的性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就万事大吉了。它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教育契机;需要教师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理位置的互换,机智巧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教高二时,就听说别的班有一名女生,学习成绩中档偏上,但是有点大姐大的味道,上课想学就学,不想学就睡觉,受到老师批评,有时还会对着干,很是让人头疼。高三班级调整,她正好编入我教的班。刚开始的几节课,表现还不错,语文方面也有点底子。可是有一天,刚上课不久,她便与同位说起话来,嗡嗡声很明显。我当时有些生气,但对于处理与不处理她,怎么处理,有些犹豫。如果处理这个出了名的刺头,在课堂上冲突起来,不仅授课任务完不成,而且会落入她的圈套,导致自己的颜面扫地,在学生面前全无威信,以后的课堂就难以控制。如果放任自流,只会导致她更加放肆,同时会给其他类似学生以信号暗示,不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为以后的教学秩序埋下了定时炸弹,后果不堪设想,这些做法都不是我的风格。因为教学是对人的艺术,所以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有利于获得教育的整体效益。我观察到,她在说话时表情很激动,好像有什么事让她无比气愤,以至于对周围事物有点不管不顾的劲头。于是,我就叫她起来回答问题,然后想办法,因机处理。她站起来说:“老师,我有点激动,刚才没听课。”果然与众不同,不仅毫无畏惧,还颇有点我就这样,你奈我何的意味。对于这样的回答与态度,我没有发火,与她硬碰硬,而是微笑着对她说:“首先我要表扬你,你能对老师实话实说,说明你非常诚实,也非常磊落;不过你要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激动的时候,我们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场合,该激动的时候激动,不该激动的时候,绝不激动,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听我说完,她刚站起来时,那种由戒备之心引起的有些敌对,甚至有点挑衅意味的表情变得轻松而友好:“老师,我明白了。”接下来的时间,她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多次发言,其他同学也受到了感染,这堂课也由于这个小插曲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她也在课下多次找我谈心,谈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做事方式上也有了较大改变。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者罗杰斯曾说:“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时,激动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所得的报偿不仅仅在像分数和阅读成绩一类事情方面,而且也在较难捉摸的品质上,诸如更强的自信心,与日俱增的创造性,对他人更大的喜爱。”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学生亦然,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凌驾于学生心理之上,而是应该学会与教育对象进行心理位置互换,才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才能感受到教育成功的喜悦。
我常告诫自己:语文教学绝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上的妙语连珠,教师课堂上的神采飞扬,它更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去捕捉;需要你学会与教育对象进行心理位置互换,用情感去灌溉,用尊重去融合,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在于学生分数的提高,更在于品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