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散文想法

这样作势招摇,不怕得罪佛祖?

2022-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龙二

最近,网上看到一个视频,河南省某寺庙的一位主持,举办订婚典礼,现场一大群佛弟子尼姑,出席这位主持的订婚仪式,前来致贺。从画面上看,这些尼姑都已经削发,并不象带发修行的居士,是“货真价实”的出家人。

这个视频,夺人眼球之处,有两点。

首先在于事件本身,让人感到违和。寺庙主持作为出家人,本来是已勘破红尘,万念俱灰,这才会削发崇佛,遁入空门,图个六根清净,远离尘世。现在六根未净,凡心不泯,要结婚了,举行订婚仪式不算,还如此高调牛叉,如此出格抢镜,真很惊世骇俗。

其次,参加这次订婚仪式的,好多佛家师姐师妹们,她们的穿着打扮,简直能戳瞎人眼球。这些人已经削发剃度,头皮乌青,可再仔细瞧瞧:她们的妆容,描眉画眼,勾鼻点唇,涂膏敷粉,浓妆艳抹;她们的穿着,短裙露膝,旗袍包臀,吊带露肩,耳饰招摇。

我想,佛祖端坐九霄之上,如果俯视人间,看到这幅不堪入目的画面,一定会被这帮身入佛寺尼庵、无心念佛、媚世惑众、亵渎佛门的假弟子,气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诅咒这些人直下阿鼻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穿上衣服,是“人猿相揖别”、人和动物分离的重要标志。衣服的功能,开始是出于保暖需要,人类没有动物那样的厚厚皮毛,要想抵御严寒,只能以他物包裹身体,才能保暖;同时,穿衣又是保护身体不受伤害的需要,从事狩猎,容易被树枝划伤,被动物抓伤咬伤,裹上兽皮,就多了一层防护。

另一方面,随着进化,人类始有羞耻之心。那么,衣服就从单纯保护身体,过渡到既保护身体,又蔽体遮羞、满足审美需要。进而,人们开始讲究衣服的式样,讲究所用的材料,讲究剪裁制作方法,注重追求视觉效果,追求衣服带来的美感。所以说,服装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又赋予衣服的社会性、政治性内涵。

上古时期,中原的人们峨冠博带,不适应骑马征战,所以赵武灵王进行改革,学习北方游牧民族,推进“胡服骑射”,一改战车交战为骑马射箭打仗,大大增强中原军队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原地区的国力强盛。

魏晋时期,许多士大夫崇尚空谈,喜好服食“五石散”等丹药,一服丹药,周身燥热奇痒,一度时期,宽袍大袖成为时尚。

唐朝社会开放,崇尚肥胖,中原与西域交流频繁,我们在唐代绘画中,总会见到很多丰腴美女的低胸长裙。

满人入关,为巩固统治,在大肆杀戮的同时,从头发衣服等生活习惯上,征服汉人,大力推行“薙发易服”,推行满族旗装,通过高压手段,实行奴化统治。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统治,也从穿衣上移风易俗,设计推行“中山装”,作为国服。

改革开放以来,高层领导带头示范,西服成为我国庄重场合的正式礼服,表明我们的对外政策是,积极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

由此可见,人们穿什么衣服,在什么场合怎么穿衣服,不仅仅是个人的喜好,而且事关社会习俗,事关意识形态,甚至事关国家政治。

从古到今,不同群体有不同的着装,表明了各种人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农人爱穿短打,便于田间劳作;战士身穿军服,便于冲锋打仗;官吏衣绯着紫,显示官阶威仪。佛门弟子穿袈裟,道家门徒着道袍,都是为了表明身份,同时也让宗教活动更具有仪式感、庄严感。

现在,这些佛门弟子尼姑,她们全然不顾身份,为了吸引眼球,胡乱着装,实际上,心中根本没有佛法。在佛庵里面,这种人就算身穿佛衣,诵经礼佛,也不是真心信仰佛教,而是为了欺骗信众,多撸几个香火钱罢了。

出家人要还俗,要结婚生子,不是不可以。当事人完全可以按照佛门规仪,首先还俗回家。然后,你再按照世俗方式,订婚结婚,结成世俗夫妻,过上“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小日子。这样,就不至于让人感到伤风败俗,玷污佛门。和尚尼姑也是人,对先前遁入空门悔不当初,对俗世花花世界凡心未了,不是不可以回心转意,你就还俗,你就回家,不就得了?干嘛非要这样,不僧不俗,不人不鬼,脚踩两只船?

这些人,一方面想不劳而获,享受佛门香火供奉,安享舒适快乐,同时,又对俗世声色情缘不能割舍,执迷于心。你想,这样两头落好,左右逢源,恐怕佛祖也不会答应。

(2022年9月12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