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历史有意思

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科举、姓名、礼俗、宗法

2022-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晨未晞

第六章 科举

///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对于国家而言是提供一种比较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于个人而言是提供了一条一夜之间“飞黄腾达”的途径。在今天的全国统一高考中,我们多少仍能看到古代科举制度的形象。

第七章 姓名

///

/一、姓氏/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通鉴·外纪》:“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联系。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二、谥号/

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德等。谥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表扬

经纬天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叡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知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2.批评

乱而不损曰灵 好内远礼曰炀

杀戮无辜曰厉

3.同情 

恭仁短折曰哀 在国遭忧曰愍

慈仁短折曰怀

此外还有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所加的谥号。

/三、庙号/

封建皇帝在谥号前面还有庙号。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宗、世宗,等等。

/四、尊号/

从唐代起,皇帝还有尊号,这是生前奉上的。帝后也有尊号,后来称为徽号

也有死后上尊号的,例如唐高宗死后,到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上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这种死后所加的尊号也可以说是谥号,这样,谥号的字数就加多了。唐以前对殁世的皇帝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不称庙号;唐以后由于谥号加长,不便称呼,所以改称庙号(如唐玄宗、宋太祖)。

/五、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

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汉武帝即位的一年(公元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为建元二年,等等。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例如汉武帝曾经改元为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有人说征和当作延和,形近而误)等。

明清两代的皇帝基本上不改元,因此有可能用年号来称谓皇帝。

/六、避讳/

避讳就是不直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则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避讳起源于秦以前,汉初尚宽,后来渐渐严格起来。)

上古不讳嫌名。所谓嫌名是指和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音同或音近似的字。三国以后渐渐避嫌名了

至于避讳缺笔,则是到唐代才有的。

第八章 礼俗

///

礼俗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是和社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着权力与财富的分化,就必然有礼俗。

/一、阶级、阶层/

/二、冠礼/

氏族社会的男女青年到达成熟期后必须参加“成丁礼”才能成为氏族公社的正式成员,才能享受应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

周代的冠礼(加冠仪式)就是由这种“成丁礼”变化来的。

/三、婚姻/

/四、丧葬/

第九章 宗法

///

宗法,即祖宗之法,是以血缘和家庭为纽带建起来的等级制度。

假如我们把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危机和灾难比作从天而落的巨石,那么国家的各层力量就是一层层用来托挡巨石的网,使得巨石下的人不会全被砸死。而这些网中曾经最靠下面同时也是最有力量的一层,就是宗法

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一、族、昭、穆/

/二、大宗、小宗/

古代宗法上有大宗、小宗的分别。嫡长子孙这一系是大宗,其余的子孙是小宗。

在宗法上,大宗比小宗为尊,嫡长子比其余诸子为尊。嫡长子被认为是继承始祖的,称为宗子。

在家族上是以兄统弟,在政治上是以君统臣,这就抑止了统治阶层的内讧,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统治,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阶层都努力保存宗法制度。

/三、亲属/

中国宗法的特点是:(甲)亲属关系拉得远;(乙)亲属名称分得细。

父之父为祖,古称王父;父之母为祖母,古称王母。祖之父母为曾祖父、曾祖母;曾祖之父母为高祖父、高祖母。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kūn,同“昆”)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父之兄为世父(伯父),父之弟为叔父,简称为伯叔。世父叔父之妻称为世母(伯母)叔母(后来称为婶)。伯叔之子(堂兄弟)称为从父晜弟,又称为从兄弟,这是同祖父的兄弟。父之姊妹为姑。

父之伯叔称为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其妻称为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其子称为从祖父,俗称堂伯、堂叔,这是同曾祖的伯叔,其妻称为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堂伯叔之子称为从祖晜弟,又称为再从兄弟(从堂兄弟),这是同曾祖的兄弟。

祖父的伯叔是族曾祖父,称为族曾王父;其妻是族曾祖母,称为族曾王母。族曾祖父之子是族祖父,称为族祖王父。族祖父之子为族父。族父之子为族兄弟,这是同高祖的兄弟。

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弟妇。兄弟之子为从子,又称为侄;兄弟之女为从女,后来又称侄女。

/四、丧服/

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由于生者和死者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不同,丧服和居丧的期限也各有不同。

丧服分为五个等级,叫做五服。五服的名称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表面上看,丧服制度是在说什么样的亲戚死了应该穿相应的什么孝服的无聊事,而实际上,丧服制度的核心仍是宗法思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