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不要光赞美高耸的山峰,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菲·贝利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会有多少悲喜辗转,命运之书又会记述着多少疾风骤雨。当奔波、劳作与冒险注入我们的身体,将人生灌得满满当当时,遍地的失落早已无暇细数。
为了生存,我们不断完成生活的重重考验,每个人似乎都在切分后的时间里生活,被动地受时间的支配。
近日,一则名为《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意外成为朋友圈的“社交密码”。有人说,这是视频版《活着》。也有人说,仿佛看完了一部短篇小说,二舅像是从故事里走出来的主人公,重叠了无数平凡人的身影。
新一代人观望长辈的遭遇,寻觅到人性的美与善,表达着庄敬自强。其实,打动我们的绝不是二舅的苦难。而是他把自己生活过成了可敬的样子。
二舅并没有一蹶不振地摆烂,而是带着骨子里的韧性在认真活着。他自学成为木匠谋生,还略懂绘画、雕刻、针灸,甚至为村子里的人们“算命”,为全村修好了各式各样的电器。
“苦难使人呈现坚韧,而一旦苦难成为活着的惯态,人将长久地浸淫其中,反而不对苦难本身有多余感触。”(七堇年)
1976年,诗人穆旦感喟道:“我的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不少读者会对此反对或不忍——穆旦的人生岂是平庸且暮气沉沉的呢?可再翻看《冥想》的前几句,又令人百感交集:“我傲然生活了几十年,/仿佛曾做着万物的导演,/实则在它们长久的秩序下/我只当一会小小的演员。”
可真实的“天才少年”却在1977年之前,折损于庸医的莽撞。很多时候,苦难只是苦难,辗转苦行,也很难苦尽甘来……或许,二舅正动用着自己的人生哲学——向前看,从不回头。
2022年,风尘碌碌的我们忘却了汲汲忙忙中的喘息,或许也缺乏对生活具体的冥想,内耗而发烫的心不曾顿歇。
诗人穆旦的冥想,是他晚年对人生的回思与顿悟。
穆旦晚年,坎坷悲凉。唯在冥想的片刻,将现实生活的碎片熔铸成珍贵的诗篇,探寻着人之为人的厚重。
但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
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
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
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
——穆旦《智慧之歌》
冷眼回顾,有多少言不由衷;思我一生,又有多少惘然若失。
曾经浓烈的酒,冒着清新的泡沫,浓厚的苦意齐心协力地流经味蕾与喉头,人生似乎也被岁月敦促得经不起计算,“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夹杂着对人世的几分忍耐与孤勇。
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
活着不只是奔波在内耗的路上,也不是为了将自己生活包装成展品。活着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冥想,需要和自己的内心真诚对话。
摘自为你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