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阵新雨,携来了凉意,昨日才感盛夏,今日忽而立秋。
立秋——秋之伊始,每年阳历八月七至九日交节,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禾,谷熟也。古人认为,立秋意味着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走向成熟前后。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为至,揫(jiū)有聚集之意。故,秋,指万物转为收敛状态之意。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此时的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了。
一候凉风至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通俗说,就是早晨大地已经开始有了雾气。
二候白露生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寒蝉之于秋天,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季节的信号。
三候寒蝉鸣
立秋日后,暑热渐渐收敛,树叶渐渐变色。对这凉意最为敏感的是梧桐,于是便有了“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传唱,落叶算得上是秋的标志吧!但古人于秋之认识与感慨何止这?且看王维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秋之绝美晚景,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千古绝唱……秋天启幕,随之而来的秋日美景,无一不成为文人墨客的灵感所在、素材之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回望辽野,寒秋意郁,帐外传来凄切寒蝉声,在这冷落清秋时节,不免有人有感于这季节的变迁亦令心情忧郁低沉。且听江上秋风送来的阵阵“寒声”,让孤单寂寥的叶绍翁,在他乡江边吟出了“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悲情传唱。更有杜甫登高见秋江景色,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诉说自己长年漂泊、孤独忧愁的复杂情感。亦有柳永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是为秋景增添了一份惆怅与凄凉。古今有多少诗人借这秋日之景抒发心中离愁别绪、孤独寂寥之感,好似自古诗人“悲秋”几成习惯。
悲秋之外,却有诗人唱出对秋日的不同感想,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与前面的诗人不同,刘禹锡给我们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他用满腹的才情,唱出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给我们留下了高扬的精神。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于秋天的感受各有千秋。
有人在追梦的道路中奋笔疾书,努力创造别样的未来;
有人在青春的赛场上奋力拼搏,不断突破人生的极限;
有人在沉默的时光里蓄势待发,随时等待爆发的时刻……
愿不同的我们,都在同一个秋天,奋力成长,迈向成熟。
自立秋始
愿所有美好不负盛约;
愿所有付出都会值得;
愿经历了很多的你和我,
在秋天的每一个日子,依然有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