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

远的思维和近的思维

2022-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木棉

前两天部门领导在群里转发了一个产品包装设计比赛的文档,说是公司合作的新项目,为了推广地方非遗文化产品而举办,主办单位相对正规,奖金也不少,希望我们也挑战一下,抽空出作品去参赛。

于是私下我们几个设计师就在讨论这个事情,其他同事的观点是,参加设计比赛,又要有创意,又要会画画,还要懂材料能做出成品,而且肯定一堆有专业美术背景的人参加,要拿奖肯定没什么机会,表示一想到要做那么多的事情,机会还那么小,就觉得没意思,并没有参赛的动力。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一个大目标,还没有开始就去想要做哪些事情,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了一遍之后就很焦虑,觉得做这件事情没意义,就什么也不想做,目标也就不了了之。

为什么我们定了远大的目标之后,只要一去想未来可能遇到的障碍,就会感到心浮气躁?

 因为去想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一种远的思维,所谓远的思维,是指关注想象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的一种思维,这些东西与现实的情境无关。

远的思维会让我们把未知的信息变成头脑中的概念、观点、评价,变成一种刻板印象。

比如同事们说的“参加设计比赛美术背景的人更有优势”这种固有印象。虽然大概率是这样,但是现实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过美术的人不一定就会设计,凡事有例外。远的思维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对事件的评价上。

与远的思维相对的是近的思维,就是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情,知道在特定的情境里,事情会不断发生变化。

比如决定参加设计比赛,那么就要去想如何才能把这个作品做出来,而不是想有多少竞争,做作品有多难。近的思维让我们把目光放到当前,去想“怎么办?”

那么有了目标之后,如何把目标转化成动力呢?

有个方法叫「控制二分法」,就是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即俗话说的“尽人事,听天命。”

比如参加设计比赛,我们能控制的就是却搜集更多的产品资料,去分析客户的需求,去脑暴去想办法把心中的想法用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专心做好一个作品。而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就是能不能得奖。

人在思考一件事的时候,总是习惯去思考它重不重要,却很少去思考它能不能控制。

每一件看似不可控制的事情中都有可控的部分,就算是买彩票,不能控制结果,也能控制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

与其担忧最终结果,不如专心做好能做的事情,创造出一个好结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