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

家庭教育每日分享:善恶是非原本就在孩子的本性里并存

2021-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凌云之水

善恶是非原本就在孩子的本性里并存

有一个男孩子,才上三年级就被全班的老师同学孤立,原因是他喜欢打人,可是孩子说他没有想打人,都是不小心的,但大家都不相信他。

做咨询的时候经过测评发现,原来这个孩子的体觉感受是补的,跟人身体接触时会注意不到轻重,所以在与他人玩耍时真的一不小心就会用力较大,把小朋友弄疼。但一开始绝非他的本意,因为他还不能控制自己。

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和家长能正确认知,就能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让孩子陷于孤立。

而另一个孩子,见面时他显得很安静,甚至害羞,给人感觉很内向也很乖。可是通过绘画心理分析发现这个孩子的内心极具攻击性。

细细了解了一番之后,才发现孩子的安静和害羞都是他给自己的伪装,因为他在学校没有朋友,他很希望别人跟他一起玩,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所以为了掩盖没有朋友这个事情,他就用安静害羞来伪装自己,表现成为其实是我不想跟他们玩。他的内心充满了挣扎,逐渐产生恶意,经常会有一些不好的念头促使他做了一些他自己认为很爽的事。

有些孩子小的时候很乖很安静,会被大人定性为好孩子,有些孩子小的时候很调皮捣蛋,就会被大人定性为坏孩子。

这样的标签一贴上就有可能会伴随孩子好久好久,甚至终生。

可是,这样的标签有意义吗?有,它们的意义就是过早的标注了孩子的好坏,过早的定义了孩子的品性,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限制和困扰。

其实没有绝对的好孩子,也没有绝对的坏孩子。但我们给孩子定义的“好与坏”却很容易把孩子往某个方推。

孩子幼时的行为大多数都是基于对世界的探索和发现,从中总结出他自己的人生经验。

智慧的父母要学会观察和求证孩子行为的原因和目的,并根据结果做出下一步的引导,而不是急着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