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专题

刮痧十二经穴之手少阳三焦经!

2018-11-02  本文已影响0人  Demonwings_4e48

刮痧十二经穴之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循行始于无名指末节尺侧关冲穴承接心包经,沿其 背面尺侧、第4掌骨间隙上行至腕,经前臂背面两骨(桡骨与尺骨)之间上行 至肘,沿前臂背面上至肩部,与胆经相交叉,并交会于督脉大椎穴;再向 前行,经缺盆进入胸腔,分布于膻中(两乳之间),与心包相联络,继而下 行通过膈肌,进入腹腔,归属于上焦、中焦和下焦。

由䐺中分出的支脉,上行,出缺盆,至项部,经耳后、耳上角,弯行 向颊部,止于眶下。

从耳后分出的支脉,向前行,进入耳中,出于耳前方,经过客主人(上关穴)之前,至颊部,与前脉相交,止于目外眦, 与胆相通。

从手掌中分出的支脉,行向环指,止于其末节尺侧关冲穴,与三焦经相通。

刮痧十二经穴之手少阳三焦经!

(1 )关冲穴

位置: 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 距 指甲角0.1寸(指寸)。

功效: 活血通络,醒神开窍,清 三焦热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角膜白 斑 目视不明、咽喉肿痛 腮腺 炎、 头痛、卒中、腹痛、吐泻、 口 干、中暑、昏迷等

(2)液门穴

位置:在手背部,当第4、 第5指 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

通络止痛,舒筋利节,清

三焦热,

开窍聪耳。

主治:

手背红肿痒痛 手指拘

孪、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耳鸣、 耳聋、头痛、 眩晕、疟疾、牙痛 等。

(3)中渚穴

位置: 在手背第4、第5掌骨间凹 陷处,液门穴直上1寸处。

功效: 开窍利节,清三焦热。

主治: 手指痒痛、咽喉肿痛、热 病无汗、肘臂痛、耳聋、耳鸣、头 痛、目赤、眩晕、疟疾等。

(4)阳池穴

位置: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 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功效: 疏筋利节,清三焦热。 主治: 流行性感冒、手腕肿 痛、上肢肿痛、风湿病、糖尿 病、感冒、 消渴、虚劳、麻 痹,耳聋、疟疾等。

(5)外关穴

位置:在前臂背侧, 当阳池 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 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舒筋活络,清三焦热, 镇惊散风。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肘臂屈 伸不利、手指肿痛麻痹、腕痛无 力、目赤肿痛、胸胁痛、热病、 感冒、头痛、耳聋、耳鸣、落 枕、牙痛等。

(6)支沟穴

位置: 在前臂背侧, 当阳池 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了 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 通关开窍,疏经活络。 主治; 产后乳汁不足、胸胁胀 痛、心绞痛、耳聋、耳鸣、呕 吐、 便秘、经闭、瘫痪等。

(7)会宗穴

位置: 在前臂背侧, 当腕背横 纹上了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 侧缘。

功效:安神定志,清利三焦, 疏经活络。

主治:上肢酸痛、 哮喘、耳 聋、瘫痪、癫痫等。

(8)三阳络穴

位置: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通关开窍,疏经活络。

主治:脑血管病后遗症、恶寒发热无 汗、上肢酸痛麻痹、牙痛、耳聋等。

(9)四渎穴

位置: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 尖的连线上,时尖下5寸,尺骨与桡 骨之间。

功效: 清利咽喉,疏经活络。

主治: 神经衰弱、 咽喉痛、聋 哑、麻痹、头痛、牙痛等。

(10)天井穴

位置: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 尖直上1寸凹陷处。

功效:舒筋利节,清热化痰。 主治:肘关节及上肢软组织损伤、 胸胁胀痛、偏头痛、咳嗽、颊肿、 颈肿、耳聋、耳鸣、癫痫等。

(11 )清冷渊穴

位置: 在臂外侧,屈肘,当肘尖 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功效:疏经活络,清三焦热。

主治:上肢酸痛、颈项强痛、胁 痛、头痛、麻痹、 目黄等。

(12)消泺穴

位置: 在外侧,当清冷渊与儒会 穴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 清热安神,活络止痛。

主治: 颈项强痛、臂痛背肿、 头 痛、 头晕、牙痛、癫痫等

(13)鹏会穴

位置: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醪下 了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功效: 化痰散结,疏经活络。

主治:甲状腺肿、上肢无力、肩臂 酸痛、肩背痛、项强、瘫痪等。

(14)肩缪穴

位置: 在肩部,肩隅后方, 当臂外 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功效: 通经活络,舒筋利节。

主治: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关节 炎、荨麻疹、胸膜炎、偏瘫等。 (15)天缪穴

位置:在肩胛部,肩井穴与曲垣穴 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功效: 通络止痛,祛风除湿。

主治: 肩背部疼痛、冈上肌腱炎、 缺盆中痛、发热恶寒、颈椎病、落 枕等。

(16)天牖穴

位置: 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 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 缘。

功效: 明目通络,清头散风。 主治: 目痛面肿、肩背痛、耳聋、 耳鸣、头晕、喉痹等。

(17)翳风穴

位置: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 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 通关开窍,清热化痰。 主治: 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口眼蜗斜、扁桃体炎、腮腺炎、耳 聋、耳鸣、耳痒、 牙痛、口噤等。

(18)疾脉穴

位置: 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 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 中下1/3的交点处

功效: 活络通窍,息风解痉。

主治:小儿惊痫、视物不清、 呕 吐、泄泻、耳聋、耳鸣、惊恐等。

(19)颅息穴

位置: 在头部,当角孙至翳风之 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了的交 点处。

功效: 通窍聪耳,清热散风。

主洽: 视网膜出血、小儿惊痫、 耳中肿痛、中耳炎、耳聋、耳鸣、 头痛、身热等,

(20)角孙穴

位置:在头部,折耳郭向前,当 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功效: 清肿止痛,清热散风。

主治: 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 血、 耳中肿痛、目赤生翳、耳郭红 肿、头痛、牙痛等。

(21 )耳门穴

位置: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 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 陷处。

功效:通关开窍,清热散风。

主治:下颌关节炎、中耳炎、耳 聋、耳鸣、聋哑、颌肿、眩晕、 牙 痛、 头痛等

(22)耳和缪穴

位置: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 平耳根之前方,颞浅动脉后缘。 功效:解痉止痛,祛风通络。

主治:面肌抽搐、牙关拘急、头 痛颊肿、耳炎、鼻炎、耳鸣、流 涕、面瘫等。

(23)丝竹空穴

位置: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效:明目镇惊、清热散风。

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目赤肿痛、口眼㖞斜、眼睑震颤、近视、眩晕、青芒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