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苑💅世间语遇见文字✨遇见爱

构筑自己的网络生命体智能时代的6个写作法则汇总

2019-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德罗巴007_592

感谢您的阅读

生命状态的转向:无所依傍,有所担当

欲罢不能远远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比这高无数倍的一种学习状态叫做「觉悟]

网络生命体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有自己的id和作品,最直接最方便而且上不封顶的作品就是写作[出书和课程是最直接的表现],但写作最核心的问题是两个,如何坚持?如何不断提高也就是精进?

有阵地,有榜样,有痛点,有状态,有套路,有社群,这6个写作法则就是[核聚]老师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而提出来的。

1:有阵地。

你必须要有你的阵地,那决定你思想的种子要播撒在什么样的土壤上面,在网络空间里这样的土壤非常多,比如简书平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等。

微信订阅号已经不再是写作的主要阵地,因为自媒体的崛起让人人都是作者而不再是读者,通过几年的发展期,在微信订阅号写作树立品牌的效应已大打折扣了。

因为红利期已经过去[包扩今日头条,百度问答,微博],而正在崛起的区块链内容平台却是写作者又一个必须占领的阵地,随着技术发展,区块链必将迎来爆发,币乎,力场,财路这些区块链垂直内容平台做为区块链小白的学习之地必将随势崛起。。

正是现在还显得很小众的这些平台此时还处在红利期,一篇文章可以挣到很廉价的token,但伴随着蓝海转入红海,token的价值就会逐渐凸显,那时,头部作者一定会赚得盆满钵满。

2:有榜样。

有了自己的阵地之后,在定位的过程中马上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我写什么?建立什么风格?怎样写文章?文章的结构怎样展开?用什么样的方式突出什么样的亮点?

而[找个榜样]则是解决这些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

但要注意,找榜样不是找一个,而是去找一大堆,当你有了一大堆榜样时,你会形成你的想法,你的各种资讯开始慢慢聚焦,你能做的事情你擅长做的事情和别人的需求之间产生了交集,而且焦点会越来越明确。

榜样有两类,一类是大榜样,比如写作方面的网红,订阅号里边许多人都有个人的IP,你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一大堆,还有那些遥远的大榜样,你佩服的小说家作家等。

另一类榜样就是你身边的榜样,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又是怎样解决的,他们一步一步是怎样走的,怎样改进和迭代的,你可以看得很清楚。

大榜样可以给你提供很大很强的动力,而身边的小榜样立刻就能够得到借鉴,能够得到启发,他们能够帮助你完成写作和很多事情。

爱因斯坦的大榜样是他之前的物理老师,小榜样是他周围的同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的学习,我的榜样效应越来越集中在这几个人身上,李笑来,核聚老师,刘小胖子,大榜样是李笑来,核聚老师,小榜样是刘小胖子。

当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我总能从这几个人的文章中找到答案,尤其是刘小胖子,因为处在同一个学习的进步期,所以它带来的是和我基本一样的思考,这些思考来自于学习,生活……,由于他的起点高些[他是一个大三的语文老师,文学系硕士出身],他的思想和感悟总是比我透彻和深邃,尤其在写作方面有比较严谨扎实易上手的方法论和技巧。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当我遇到什么问题就先去看他的文章,然后就追根溯源找到了核聚老师,因为核聚老师是刘小胖子的榜样,所以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的榜样。

提到李笑来就褒贬不一,他总是在高调的讲他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别人会嗤之以鼻,但我自己知道,改变我的那个人就是他。

我觉得说他是我的榜样有点委屈他了,说他是我人生的指路人都不为其过,不信你可以去看他的那本[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和[七年就是一辈子]。

榜样是学习本质里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一要有自己的榜样,按照榜样去模仿,然后在模仿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如果说写作是一个技能的话,他需要练习,你必须有榜样,然后照这个榜样去写。

不论是富兰克林或者是超级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还是写[简爱]的勃朗特三姐妹,她们的写作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乔布斯说:优秀的作品模仿,伟大的作品抄袭。

去模仿吧,不丢人,直接去模仿就好了。

但当你去模仿时,脑海中必须清楚一件事,我的原创性去哪了?

网络空间生命体的标志就是你的id和你的原创性作品,行事,文风都可以模仿,只要你的思考你的感受是独立的,是从你的生命体的角度生出来的,那就是原创。

莫言在十一学校演讲中讲到:创造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而文学创造就应该从模仿开始。

他又讲到:当然对于一个成熟作家来讲,模仿是个不光彩的事情,如果现在有人问:莫言,最近你的作品模仿了谁的小说,我认为这是对我的一个巨大的耻辱,别人也会对我嗤之以鼻瞧不起我,因为都写了20多年小说了,竟然还在模仿别人,难道这不是一个作家最大的耻辱吗。

这一切都说明你没有什么创作的历程,你一直在靠模仿生存,但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来讲,模仿不是耻辱而是一个捷径或者说是一个窍门。

鲁迅早期的[狂人日记]就是模仿俄国优秀讽刺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果戈里的同名小说。

鲁迅的很多作品,研究者都可以找出模仿的原作来,但这并不妨碍鲁迅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因为他很快就超越了模仿的阶段,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文风,形成了独特的鲁迅文体。

有人觉得模仿很卑劣,但仔细回想一下,你上学是不是在模仿课本,你工作是不是在模仿师傅,你从小模仿大人才学会了吃饭喝水,你从早到晚模仿做人才懂得了生活,所以模仿不可耻,从头至尾模仿才可耻。

找到榜样去学习模仿他们,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才是创新,最终,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榜样!

总结:

几个大的内容平台红利其实已经过去,但新的内容平台也正在崛起,找到适合自己的阵地去打造属于自己的IP,然后持续稳定的输出作品来巩固自己的个人品牌,而做到持续稳定的输出不仿先找到几个榜样,包扩大榜样和小榜样,然后模仿。

先模仿后创新是写作的必然历程,我觉得,不要认为模仿是卑劣的,其实模仿也是在传播价值,到今天我明白了为什么罗胖总说他是[知识的搬运工],优秀的作品需要通过模仿来扩大它的传播半径,老子的道德经如果没有模仿如果没有知识的搬运工,怎么可能被大众所知道,想要不通过模仿而去获取第一手资料,难道你能去和老子见面吗?

不要再纠结于模仿了,模仿之后就是创新,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对得起那个写作者的称谓!

三:有痛点

1:原创性的东西从何而来?

2:记住自己的高光点。

       

            原创性的东西从何而来?

相信这是大家一直纠结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自己的思想然后呈现给读者,这是我所理解的原创。

但其实,原创性的东西最简单的来源并且是最有力的来源就是你的痛点。

对,是你的痛点,不是别人的痛点。

因为别人的痛点你要去猜,他有没有这个刚需,他没有有没有那个刚需,都是从语言和文章这些二手资料里去猜的,而自己有什么痛点是可以直接把握的。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扎克伯格为什么要创立Facebook,因为他有社交需求,他要寻找女朋友,而性格内向的他在这方面却有短板,既然传统的手段不行,那如果造就一个网络工具的话,便可以方便的发现一些女生,然后他就去做了,这个东西就是Facebook。

我们都有需求,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你仔细回顾一下,当你遇到一个不会操作的电脑程序时怎么办?当你在数字交易所不知道该如何转换资产时该怎么办?当…………?

这些都是你的痛点和敏感点。

而作为一个写作者,当你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是自己最大的痛点。

比如写作,现在你很难坚持下来了,那你就想,写一写在你所有的人生生涯里有哪件事是你坚持了而且是有效果的,你回顾一下那个坚持的过程是什么?

现在,我开始回忆。

我不止一次的面临写不下去的情况,而每到此时,我都会去回忆自己踢球时的经历。

刚开始所有的人都嘲笑讽刺挖苦我这个小白,不管自己的跑位多么合理,大家都不会传球给我,但我并没有放弃,经过十年大量的练习和比赛的积累,现在我成了球队的主力,这件事是我一生中值得骄傲的,它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从此,我确立了一个信条[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对自己的痛点敏感点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然后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心得体会呈现出来,便是一篇最好的原创。

而这样做有两个作用。

在这个回顾的过程中,一方面你写成了一篇文章,另一方面这篇文章有可能就触动了另外一个人,而文章的价值就在于为别人解决了一个问题,那么由此就可能建立了一个生命链接。

这也是写作大咖大V的作用,他们为什么拥有众多的粉丝,就是因为他们解决了大部分人的问题,而这也是大咖大V能够变现的原因。

记住自己的高光点

还有一点,那些你生命中的好事,虽然不是痛点,但们它是你生命中的亮点,这些东西一定是你想迫不及待赶紧记录下来的。

比如在力场更文109天之后,我终于登上了精选,这是一个里程碑,是对持续写作的一个最好的褒奖,它的意义在于长期主义一定会有回报,虽然慢,但一定会到。

这件事也是对持续践行的最好的答案,不是不行,只是时候未到,虽然以后的文章依然会无人问津,但,这已不重要了。

这件事可以成为我写作道路上经常被津津乐道的,可以时刻激励着我从事的任何一件事,从这点来看,意义重大。

为什么非要迫不及待的把这种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因为这些亮点虽然不会忘记,但是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很多细节会越来越搞不清楚了,而当你呈现出一个故事的时候,恰恰是那些细节最容易产生美感,让人有阅读的欲望。

总结:

人工智能无所不能,但这点却无法取代,因为只有你自己才了解自己的痛点,而当你了解了自己的痛点之后,写出来的文章对你对别人都会产生价值,而这也是一篇很好的原创。

四:有套路

1:鱼骨图,思维导图是写作的利器。

2:文章初步成型的标志就是你想好了结尾。

鱼骨图是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用鱼的骨络直观的表达了思想的延展和发散性,是整理我们思想结构的一个迅速有力方便的模型。

你现在可以想象一副鱼骨络的图形,鱼头是目的,中间大的骨架是主线,各个章节是伸向两边延展的鱼骨,结尾是鱼尾。

思维导图是我们虚拟的思想发散后具体的表现形式,它分为中心思想,主干,枝干,小枝节,它用在写作上手法是先确定了主题然后分散成几个部分来填充说明,而每个部分再分成小的点加以补充说明。

你现在可以想象一棵树,树干是中心思想,大的枝干是文章的章节,大枝干上的小枝节是文章各个部分的小结,这便是思维导图的具体表现形式。

鱼骨图和思维导图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事情,比如开发一个产品,分析一篇文章一本书,或者去创作自己写作的构架,都会事半功倍。

文章初步成型的标志是你想好了结尾

写作这件事,当你什么时候写着写着就想好了结尾时,基本上这篇文章已经酝酿成熟了,因为当你写的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不仅发现那些文章可以连接成一本书,并且你会感觉到有越来越多的东西要写,你听到别人讲一句话,你看到空中游弋的风筝,你无意的一瞥那妈妈眼角的鱼尾纹,你手指间妻子鬓角的的白发,你马上就会想到,这些都值得写。

而能保证这些东西写出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你基本上已经想好了结尾。

[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说:当你想到一个故事或者是一篇文章,如果你希望它尽快的以完整的作品表现出来,你就必须尽快的想出一个结尾。

这个结论来自于他7年的写作经验,7年间他写了很多文章小说和故事,但一篇都没有发表。

这7年间他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为了感受写作的快感而写,不是他故意不发表,而是他写了7年的时间,这些故事都没有结尾,所以才有了以上的结论。

一个成熟的写作者,当他在构思这篇文章时或许还没有想到结尾,但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写着写着文章的结尾便会出现了,并且是随时可以修正的多个版本。

这一点写作小白肯定不会体验得到,这就像一个足球小白,开始并不知道球要传给谁,但踢着踢着便明白了,下一脚要传给谁,在他接球的一瞬间就基本已经确定了。

或许我的这个比喻不一定能够说明问题,但我觉得写着写着已经想到结尾并没有多么神奇,神奇的是,你已经把众多榜样的思想融会贯通之后还能创新,那才叫神奇,那种感觉无以复加,难以形容,总之是很快乐的。

总结:

鱼骨图和思维导图是写作的利器,但它的套路同样可以用在很多的地方,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整理思想和构建合理的思维网络,从而让一切有序合理,井井有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有状态。

                 

            没有灵感怎么办?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灵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文章有理有据,金句频出,自己都会被自己感动,这哪里是写文章呀,这分明是自编自演的一部电影,但有的时枯坐无感,再怎么挤也只能挤出寥寥数语。

关于写作灵感的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或输入不够素材枯竭,或身体不恙心情不悦,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情绪这东西真的能左右灵感,那么这时,该如何解决呢?

怎样解决

1:持续不断的写。

我无数次相信并实践过这句话,不是有了灵感才去写,而是有时候写着写着灵感便来了。

真的,不信你试一下,拿出纸和笔,使劲想,使劲在纸上写,写着写着,不知哪句话就触碰到了你的什么敏感点,于是便顺理成章的写了下来。

2:尝试着和自己对话。

把自己想象成两个人,一个你,一个朋友,你尝试着把写的内容用口语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仿佛你在和朋友聊天,因为在说的时候一般会很顺,那么这时怎么说就怎么写,一旦你把这种状态训练熟练了,基本立刻就能解决写作不顺的问题。

如果有朋友看过我以前的文章会发现,经常会有一个叫小明的人出现,我会用这样的句式:小明先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引出主题,比如有一天,小明会苦恼的问我:文章的开头怎么写,然后我再回答,回答完毕后我会问小明,你怎么看,然后我们便继续讨论下去了。

我觉得这种口语化的形式贴近生活,行文也显得非常自然,可以说它是一种初级写作者的最好训练方式,针对写不下去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结:

其实归根结底,写作没有灵感这件事除了特殊情况外,就是输入不够,解决它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阅读量,而在写不下去的时候除了持续的写还可以用到口语化的形式,这对于一个初级写作者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我推崇还是斯蒂芬.金说的那句话:每天3000字,就没有什么写不成的。

最后:

今天文章的主题是有状态,其实今天我就谈不上什么状态,原因是感冒嗓子疼,卧床了很长时间,但我还是拿出了纸和笔在上面使劲的写,神奇的是,它又验证了我说那句话:不是有了灵感才去写而是写着写着便有了灵感,

真的,不信你也试一试!

六:有社群

根据李笑来老师的研究,当你与拥有某项技能的人[最好是一群人]待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发现并感受到,那项技能其实是很自然很实用的,没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和不同的人在一起可以拓宽视野改变思维方式,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链接和裂变发生,这便是社群的威力。

爱因斯坦很牛,但我告诉你,爱因斯坦的人生节点全是社群。

爱因斯坦小时候,叔叔给了他一个指南针和一本[几何学],他还认识了一位大学生,他们讨论哲学,从那时起,他不但对科学感兴趣还训练了思维的深度,他的叔叔和大学生就是他最初走向科学之路起点的社群,虽然很小。

爱因斯坦从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于是开辅导班谋生,辅导班来了一批人,他们不但讨论物理而且还有哲学,那就是著名的奥林匹亚科学院。

奥林匹亚科学院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他靠这个社群找到了一份工作。

1905年[相对论]横空出世,在这一年里,爱因斯坦发表的5篇论文改变了物理学潮水的方向,以至于国际物理学把2005年作为物理国际物理年,这本质上就是社群的力量。

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加要借助社群的力量帮助自己成长,我们学习任何技能社群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你可以加入一个社群也可以创建一个社群,但不论加入还是创建,社群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社群也是你构建自己网络生命体的一个关键环节。

构建网络生命体的最关键一点就是让它活下来,而活下来的一个利器就是加入一个社群或成立一个社群从而创建一个数据链接,你可以通过写作启动你的网络生命体,扩展它的生命力。

看到这里,你肯定觉得混社群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混呢?

下面,我来讲一下混圈子的九大法则:

1:换资源找信息,

2:不要想空手套白狼,

3:筛掉不靠谱的人,

4:少废话多做事,

5:有付出才有存在感,

6:真心付出必有回报,

7:没钱就付出经验和感情,

8:领导人的水平决定了圈子的水平,

9:开眼界比挖资源更有价值。

混圈子有一个现象,如果你有5年前一起玩的人,5年后依然在一起玩,除个别的朋友,那只能说明一点,就是你这么多年来没有进步。

是呀,我们在不停的向前奔跑。

想想自己以前热衷的简笔画群,普通话群现在都已经不知去向,随之而来的是投资群,写作群,人要不停的探寻学习,只有这样,最后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

一个人进步了,肯定会寻找同类,朋友不能一起成长,必将会彼此远离。

一个人开拓了眼界遇到了靠谱的人,不太可能没有收获和提升。一个圈子会推着你前进,因为在里面你会发现你的实力决定了你的话语权,没有实力无论你说什么别人也不会听,看到身边这么多人进步那么快,你也会无形的有压力,自己自然而然就被推着走了。

如果有机会,一定去寻找一些积极向上的群体,开拓眼界同时锻炼自己的内功,让自己不断成长。你身边不只是自己和家人,走出去,在人群中你才能更加了解自己。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开始加入了一个很小的写作群,然后在[得到]专栏邂逅到了007[全球最大的写作社群],从此和一群人约定,一起写7年,7年后去南极,现在已经践行了899天了,日更也持续了300天了,如果没有社群的话,我一定是走不到今天的。

混社群真的很重要,在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几点注意事项:

1:静静观察。

混社群的初期,首先要平静的观察,不要急着刷存在感,免得被一些不靠谱的人盯上,他们骗不了别人,却专门盯着没有经验的小白。

2:明白规则。

一定要明确你混社群的目的,搞清楚社群的规则。

有的社群是为了专业提高,有的是为了个人成长,还有的是为了拓展人脉,想要一个圈子满足你各方面的需求是不现实的,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就不会因为期望过高而失望了。弄明白了规则,可以让自己避免一些错误,以免影响自己的成长。

此外,混的社群不能太多。

人的精力有限,圈子太多会分散注意力,毕竟我们还有主业要干,你要明白一点,混社群也是为事业服务。

此外,构建自己的人脉要趁早,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和现在,关系的维护也是如此,日积月累你的人脉建立起来,这样在需要的时候才可以便利,关系不能到用的时候,才想起来维护。

总结:

买彩票是一种负期望值的叠加,负期望值的事情没法叠加成正期望值的事情,而学习却是一种正的期望值叠加,让我们用一个个小的确定性叠加在一起,来完成一个大的确定性。

有阵地,有榜样,有痛点,有套路,有状态,有社群,开启你的写作,开启你的认知革命,构筑你的网络生命体。

最后,智能时代的6个写作法则系列已经全部完成,通过输出倒逼输入,系统化的学习更能形成系统化的体系,只有这样,在一个领域里才能确立深度,也会为自己将来的作品打下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看到了吧,这样的好处还有,学习完后,自己在认知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实践出真知吗。

来吧,独行快,众行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