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简书作者的五句话
2018年 一月六日 星期六 雪
业余写作已有一年有余了,来简书这个平台写作也有整整两月了,从一开始只会提笔写流水文到现在的乡土故事,从一开始的公众号运营者到现在的简书专题编委,从一开始的简书小白到现在的专题推荐作者。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将我的经验分享出来,但又想了想,自己还是一个无名之辈,就不要瞎分享了,以免让人看了笑话,于是这个想法就搁置了下来,那么今天在这里,我想对简书作者说五句话。
一:日更一定没质量,但量变为质变是真。
日更在简书是一个很流行的词,我经常能见到很多简友在朋友圈里写到:日更xxxday,我也跟了风,在朋友圈里立下flag:日更二十一天,每天三千字。
2017年底的时候,《短篇小说》专题主编老梅发布了2018年《短篇小说》专题的投稿要求,其中有一条硬性要求引起了我的强烈不满,就是2018年不收日更党的文章。
老梅这条要求明显就是否定了日更党的文章,属于一棍子打死一片人,当时还很气愤得和老梅在社群理论了一翻。
但是事后觉得老梅是正确的,日更文没质量,没内容,收录后对专题和作者都是一种不负责任。
因为我在日更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没灵感,没内容可写的问题,但是面子问题,我还是日更了二十一天。
我认为,写文章要有灵感和一个好的心情,如果没有灵感,那叫“天下杂侃”,只是可以发泄一下感情,并不叫写文章。其次有所思才能有所感,在一个人最有写作欲望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是最好的。
你今天有灵感,明天有灵感,后天也有灵感,你能保证自己一年365天都有灵感吗?于是日更就变成很多人只用无聊的凑字数来应付日更,写文根本就没有融入自己的感情而单单为了应付,质量就更不用说了。
但这就会牵扯出一个哲学问题,“量变引起质变”。
质的改变需要量的积累,我竖持日更就是引起文章质变。
A每天只是用三千字凑字数的方式来日更和B每天用精雕细琢,精心炮制的五百字来日更,一年下来的结果,我想毋容置疑,原地踏步的是A,进步改变的是B 。
从量变到质变,最重要的就是积累,是有质量的积累,当你有质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就发生质的锐变了。坚持适度原则,才有质的变化,否则则会物极必反。
二:在首页的不一定是好文章,好文章不一定在首页。
前段时间和一个在简书写作的前辈聊天,他把他的文推荐给我看,看了之后便被其老练的文字功底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一看阅读寥寥无几。
我问:“被首页拒了?”
前辈答:“自知水平不行,还是不投首页了。”
在简书的各专题里面,有很多有深度,有趣,有质量的文章,但却没在首页。
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事,有一篇文,大家都觉得不会进首页,果不其然,被拒稿了,但没过一会,这篇文的作者,拿着被首页收录的海报来求助攻,至于怎么被重新收录的,大家都懂。
三:莫谈简书只谈写作,静下心来,小绿标,小羽毛,只要你努力,简书都台给你。
经常能在社群中看到有作者吐槽简书,简书首页鸡汤文太多,简书不照顾新人,流量全被带标签的作者拿走了,那谁写的那么烂都是签约……
当然我有时候也会去吐槽,但是任何事物都不能做到极致的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最完美,与其吐槽简书,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你想要的,简书都能给你。
四:被首页各专题拒稿不代表你差,同理,被各专题,首页收录不代表你牛逼,文章好坏读者说了算。
昨天晚上,主编突然说:“我发现简书这段时间不太正。”
“哦?怎么讲”。我问道。
“有的作者上了几次首页就觉得自己文写的好了,牛逼了,是大作家了。”主编抱怨到。
我也有和编委其他小伙伴优秀作者聊到这个话题,大家也都笑笑,不作深谈。
前段时间,在社群闲聊时,碰到一个小团伙的头头,来简书写作,各种专题收录文章截图甩过来,私人的也甩过来,这下厉害了,觉得自己牛逼的必须要叉会腰了,各种目中无人,傲慢到极点,我看了其文章,也就是日常随笔,这我小甜甜能忍?
我很正儿八经的告诉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根本就不知道和你对话的人是哪路仙人。”
简书做为一个全民创作平台,其作者实力参差不齐,为了用户的良好的使用体验,对收录文章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拿《故事》专题来说,只要故事完整,字数达到要求,就能收录。
所以,文章能被收录真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也不是你骄傲的资本。
那被拒稿的作者,是不是真的差,我告诉你,并不是。
前段时间,我把刚来简书被拒稿的文章删掉重新投稿,竟然过了首页,还被推首,阅读量也翻了好几倍。
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有时候是编辑手滑点了挗稿,有时候是因为编辑个人的阅读兴趣而拒稿,有时候是因为你犯了硬伤。
被专题,首页拒稿或收录,只能说明你的文章末达到收录要求或达到了收录要求,并不能拿拒稿或收录来评判文章的好与坏,那么文章的好坏谁说了算?读者说了算。
五:鸡汤文不是文学,写鸡汤文不是长久之计,多点文学性,才能走的更长远。
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于是这个时代就变成了缺乏经典的时代。
鸡汤文是什么?朋友圈里一抓一大把,不知道是有哪些写手批量造出来,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是骨子里却是虚的。
结构也大都是我有一个朋友ABCD+事例ABCD+结论ABCD。我就奇了怪了,你的朋友怎么那么多,遍布各个行业领域,这种文写起来也简单,按着结构走,半小时就能编造一篇文出来。
鸡汤文盛行的这几年,我曾写了一百八十篇的鸡汤文,无非就是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关爱情,比如《我为什么删了前任的联系方式》,《在爱情里,不要委屈求全》,《男朋友忘不了前任,我该怎么办》……还有一种有关成长励志成功,比如《二十岁,你迷茫又着急》,《大学,别让兼职毁了你》,《当你还在向父母要钱时,他在大学就已经做到了经济独立》……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爱情有了教科书,成功有了复制粘贴。
对,这种文是很吸引人的眼球,也能获得大量的阅读和粉丝,但除此之外呢,有没有文字功底的提升?有没有写作格局的提升?
我很喜欢知乎上的一个回答:过去人们写文章用于描写自己看见的景色,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抒发自己心里的抱负。读者读着读着,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继续生活。
如今人们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用议论文的惯用手法,论述论点。读者读着读着,早已忘了怎么去生活。
我见过有人把同一本小说看好几遍的,我见过有人把同一首歌听好几遍的,也见过有人把同一部电影看好几遍的,但我没见过有人把一篇鸡汤文翻来覆去的看。
为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能流传至今,因为文字表面的背后有精髓存在,这叫文学。鸡汤文是什么?今天的鸡汤文明天就被像广告传单一样扔掉了,就别拿鸡汤文糟蹋文学的名头。所以想要在写作这条路上走的长远,那就少点鸡汤,多点文学。
李洪恩说:“这是一个充满物欲的时代,这是一个莽莽撞撞的时代,这是一个缺乏经典的时代,这是一个浮躁和缺乏耐性的时代。”
最后,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