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007不写就出局简友广场

“我,90后,恐婚,恐育,唯独不惧怕孤独”

2022-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抱着幸福

季羡林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听起来似乎有些落寞,但于我,孤独倒是最好的状态。

它意味着,在最好的时光,一个人独坐某处安静品书,一个人伫立街头路口,不为等待,只为观赏。

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与他人无关。

01 “在这个尴尬的年纪,我还是找不到结婚的理由”

“今年你就26了,每次提到你这年龄,我都愁得不行,这已经过了最佳相亲年龄了。”

每每母亲看着我,都会提到这句,非常熟悉的话。

从前,我看母亲催婚,是为了让儿女在自己百年之后能有另一个家,有一个陪伴。

如今,再身临其境,只觉得催婚更像是一种母亲的执念。

哪怕和母亲讲了很多遍目前没有结婚的打算,以及为什么不太想考虑婚姻,母亲依旧认准催婚的执念,我说的那些,她听的那些,一点都没有对上。

我讲我的理由,她催我的婚姻,母亲认定,结婚,就是幸福。

诚然,婚姻有美好,酸甜苦辣,快乐悲伤,两个人一起体验着种种人生滋味,互相扶持,相互支撑,何其美好!

但不得不承认,婚姻也的确会让人恐惧。

尤其是,对于90后来说。

上有思想代沟的老人,下有柴米油盐的琐碎,中间夹杂了一个遥望理想的自己。

如果原生家庭是幸福的,那么你对于婚姻的信任如同对父母的羡慕,完全接受不了恐婚。

若是你的家庭,每每都是在父母为实在细碎的事情陷入冷战,又或者父母心情不好整个家庭气压不对,亦或者男主人坐在家中等忙碌的女主人做饭收拾碗筷,只为快点吃完出去潇洒……

这样的家庭中生存下来的孩子,还会对婚姻一如既往的相信吗?

我想,不太可能吧!

再加上,婚姻的背后,还有传宗接代一说。

90后的我,不仅恐慌,还恐育。

02 “仿佛人生一定要有个孩子才是完整”

吃过早饭,我翻开今天要看的书。

伴随着映入脑海的字一起的,是不远处传来的各种声音,刷视频的,打游戏的……声音贼大,所有都传入耳朵。

让我想起了,我觉得忘记了的也想忘记的小时候。

我的注意力不太容易集中,表姐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于是,小时候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出来了:

“你能不能像你姐一样,认真看书呢?”

打出来的字不夹杂任何情感,说出口的却字字带怒。

如今再想起来,还是会有些恐惧,生怕一不小心,被父母发现看书效率低下,再次听到斥责或者恨铁不成钢,接下来又会产生一系列类似“你没记住是因为你不认真不努力…”的声音。

虽然现在明白了,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注意力超级好的,也有注意力超级差的,在教育的时候,你不能把它们看成缺点,只是碰巧我注意力差,但不代表其他什么。

80后的父母忙着温饱,所以对于教育从来也没想过什么,80后的孩子经历温饱,所以对于教育,没有那么敏感。

00后的父母大都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对于教育,倒有些自己的看法,00后的孩子生来时代美好多元,所以对于教育,会有自己的个性。

而夹在中间的90后,父母只是单纯的觉得教育就是养育。

记得一次和父母探讨教育,我缓缓讲出自己的观点,父母惊讶又理所应当的问:

“你怎么想那么多,教育不就是喂口饭给孩子吃吗?”

那次之后,再听到教育有关的问题,我一概闭口不谈。

03 “就让我执迷不悟,在自己的世界里勇敢走下去”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讲到如何区分内向还是外向时说,你就一个人待在屋里,如果你焦躁不安,十分想出去,那就是外向,如果你能一直这样待上一段时间,觉得还挺舒服,那就是内向。

我突然想到自己,至今以来所有事宁愿选择一个人做也不愿意和他人一起,这个应该不叫孤独,而是享受孤独。

我可以一个人在街上晃悠,看见什么有趣的便自言自语,我可以一个人走进火锅店,开心地和旁边的玩偶打声招呼,我也可以撑着一条竹竿独自登上山顶,自然而然地和每一个路过的人微笑……

如果这就是别人眼中的孤独,那我想,我还挺喜欢这个晃荡在孤独世界里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