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感不能被克服,只能被忽视

2019-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病友日记

生活中有很多让我紧张到瑟瑟发抖的时刻和场合,在那些情境下,世界在我眼前收缩,挤压,直至变成了一部压抑的黑白默片。汗腺变得异常发达,肠胃功能失调,牙齿和舌头打架,声调变异。

我曾经无数次对我的紧张感宣战又败北,假意拉拢又被无情背叛。最后还是一个人紧张到缩在角落里,感觉灵魂都被稀释。

我与紧张感的几次交锋

高中的时候登台演讲,内容是我擅长的应试学习,形式是简单的汇报演讲,台下坐着的是我一个也不认识的陌生人。但我上手攥紧了讲稿,纸张在我手里变形,声音也越来越逼仄暗哑,整个空间弥漫着高密度的空气。坐在台下的老师说“你声音大一点”。我看了他一眼,然后声音弱下去。

大学有很多课堂展示,本着能不上就不上的原则,我逃掉了很多。但是总有逃不掉的几个。发言时,声音受到喉咙不规律的收缩挤压,时大时小,呼吸也变得高频而短促,一句话念得断断续续。不敢抬头,不敢直视任何一双眼睛,更不敢有任何回应。

我可以写出流畅而逻辑顺畅的讲稿,念出来却变成逻辑不通、前后矛盾、断断续续的背诵。像个没有背熟课文的小学生,站在所有人的目光下被惩罚,被检视。费力建立起来的自信在开口的一瞬间支离破碎,内容和定理都化作烟云四散,无影无踪。

紧张感来自何处

我想这首先来自于我们对完美的渴求。

大获全胜、起立鼓掌、鲜花簇拥的美好场景很早就通过广播电视、广告影像等大众媒介深深植入我们的脑海。要一丝不苟、无懈可击、毫无破绽,要神采飞扬、自信满满、声情并茂,要一针见血、丝丝入扣、直击灵魂。

世界给了我们无数了解和接近完美的范式和路径,让人忘记了参差多态乃人间幸福的本源。并不存在永恒的完美,只存在永恒的追逐和无限接近。

对于完美的想象和执着让我们背上沉重的枷锁,有时这样的精神负担过重而使得我们难以前行。

其次,大概来自于内心深处难以克服的耻感。

羞耻,羞于表达,耻于面对。说出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是容易被嘲笑的,自己的认知和观点是轻浮可耻的,他人的情绪回应汹涌而来,会击垮心里给自我设定的最后一道防线。

耻感太重,则自我的低价质感根深蒂固,每一次自我表达都需要无比英勇,每一次面对现实之前都需要强大的心理建设。这在本质上是对自我价值的贬低,对自我人格的不尊重。弱小的自我缩在层层铜墙铁壁的保护下,走出去自我表达需要冲破阻碍,而每当受到外界的攻击又发现那些铜铁不过是薄纸轻纱。

耻感并不是什么安全地、舒适圈,只不过是弱小的自我画地为牢,固步自封。

最后,我想是因为我们对于情绪和态度的过分关注。

情绪不改变世界,但情绪伤人。态度不改变事实,但态度批判。我们常常将自己锚定于变化无常的情绪和态度,而忽视了坚若磐石的现实世界。

总说现实残酷。我却想说现实温柔,现实是只要你用细致的目光审视,就回馈给你清晰的纹理和完整的细节。而正是这些细微的、可感知的现实,给你全然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相反,情绪总是让人去猜测揣摩,态度更加模棱狡猾。在你心里掀起巨大的风浪又转身而去,带走对峙的机会,只留下想象的空间。

紧张感的缓解办法

在我与紧张感的数次交锋过程中,学习和总结了很多方法,一一尝试之后,得到以下几个可行之策。

首先是机械性动作。在网球这项孤独却激烈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为了调节自己每个球之间的心态,会为自己规定一整套机械动作。比如从球童那里拿三个球,一一抚摸之后选出一颗,再吹口气,在手里转三圈,再发球。这其实是一整套没有任何意义的动作,但是当他在机械地进行这项动作的时候,就忘记了之前的发挥和之后的期待,忘记了心里纷杂的思绪,而只是将自己的注意力凝聚在即将打出的这个球上。

生活中也可以采取自己的下意识动作来缓解紧张,比如掰手指、深呼吸、做拉伸等等,通过简单的动作分散自己杂乱的心情,然后再凝神专注,用平静无为的心情来面对即将到来的紧张事件。

其次是充分准备。事先准备得越细致、越充足、越面面俱到,过程中越不容易感到慌乱和匆忙。加上大量反复的练习,就会为自己带来一定的踏实感和控制感。事先进行风险预估、失误预判或者设想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这些都将我们的思绪带到具体的情境和状况中,而让它们避免了一种游离飘散的无力状态。

最后是情景模拟。情景模拟得越逼真越好,不但是氛围、环境的逼真,还有个人状态和心境的逼真。越接近即将到来的紧张情景,我们越会全力应对,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明白一个令人安心的前提——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全力以赴,但还有退路。通过认真对待,认真反思,到了真实情景中,会少一些陌生感。

但凡需要去克服或战胜的,我们都不可能获胜

这是一个让人很沮丧的事实,但这就是事实。

数不清多少次在网上搜索增强自信的方法,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让自己上场,或者硬逼自己迎难而上。最后大都败北,大都垂头丧气,躲在一边数落自己。

但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最强大的是心灵的力量。

脑子要我勇敢、坚强、背水一战,心不这样,心脆弱、懒惰、偏安一隅。唯一的办法是放下脑子对心的强求和执念,让心自由舒展。不勉强皆大欢喜的结局,不预设批评或赞美,让一切自然而然。

不再关注情绪和态度,因宇宙并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只面对眼下的现实,真实发生的一切。从我的心出发,面对和接受这一切。

反应激烈也好,平和也罢。都是我的反应,都是属于我的真实。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安慰的事实就是——宇宙与我们同在。

我们参与宇宙,见证宇宙。甚至我们身体里的原子就来自于几亿年前某颗爆炸的星星。我们永远归属于这个宇宙,宇宙也永远接纳我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