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而独立(10.8)

2020-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lovechengzi917

雨了那么久,今天终于小晴。但是要守着小橙子,不能出去散步。我突然想起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唐朝女诗人—李冶,给你讲讲这个传奇人物的几个小故事。哈哈,是李冶可不是唐朝皇帝李治哦!

也许你早有听闻《八至诗》:“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曾经的最爱,也有可能变成一生的最痛;曾经缠绵相许,转眼形同陌路。而爱与恨,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至爱是一个人,至恨也是那个人,相濡以沫也好,相忘而过也罢,皆是各人宿命。短短二十四个字总结了男女间的爱恨交织。而这首诗正出自一个道姑,唐朝最赋盛名的女诗人,李冶,又称李季兰,“唐代四大女诗人”之首。

一代才女李季兰

高仲武说李冶:“不拘泥传统女德,一生浪漫不羁。她是为爱而战,愈挫愈勇的小道姑;也是才情万丈,下笔入神的女诗豪;或自由浪漫,或风流放荡,亦或特立独行,她又何曾在意过,当她怀着对生活的敬意,对爱情的向往,一路写下生香活色的诗句时,便已经实现了自我的解放。”

季兰一生,虽处俗世之外,却几次三番以孤身入红尘,尽情尽性,不舍爱与自由。

幼有才气,意恐失行早年入道。据说季兰6岁便能作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通嫁,小小年纪便知道待嫁的菇凉心绪不宁,她的父亲认为李冶想法不单纯,把她送去道观,想着可以修身养性,但是,被送进道观的李冶犹如脱缰的野马,更加自由自在。孤灯佛卷,清心拂尘,作为当时的国教,远离尘世枷锁,小季兰进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地”,在这样的环境下,天性不仅未被禁锢,反而愈发张扬。

少女婀娜,情窦初开心投诗僧。季兰所在玉真观地处偏僻,她在道观中除了读经以外,就是作诗、习字、弹琴,观主见她天资很高,对她悉心栽培,使其在翰墨及音律上造诣极深。16岁时,李冶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肤若凝脂。少女情愫,一引而发,二十岁的季兰遇见了诗僧皎然,他素衣袈裟,满腹经纶,季兰一见而钟情。

一个是清心寡欲的佛僧,一个是怀春的少女,季兰跟在皎然身旁,诗词酬答:“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季兰把心思藏在情书里。皎然看信,凡心萌动,可奈何已是陌路,一封回信,姗姗来迟:“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一个少女怀春,一个远离凡尘,两个人心态上的差异,让这段感情还没开始,便已结束。

向往爱情,两番热恋无疾而终。季兰在文人圈子里名气渐盛,仰慕者甚多。一次偶然,玉树临风,潇洒不羁的阎伯钧走进了李季兰的生活,情投意合,郎才女貌,很快两人便陷入热恋。不久之后,一纸任令将阎伯钧派往外地做官,虽万般不舍,可也苦于无奈,只好作诗送别:“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虽然此地分手,可千万别学汉代的阮肇,迷恋女色而不知返啊。李冶在诗里自称为“妾”,这样的诉求,显得有些卑微,李季兰纵然是貌美才高,矜持高雅,可在爱情面前,却也如常人一般患得患失。踏入仕途,许多事情身不由己,后来的阎伯钧另娶他人。季兰在收到回信之后,已然心如死灰,寥落怅然:“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越是不顺心,便越是憧憬,季兰对于爱情,有着自己的执着。另一个男人闯入她的生活,此人名叫朱放,是一位淡泊明志的隐士,久而倾心。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朱放随后也赴远地为官,一走了之。

我最喜欢她的一首诗便是她写给朱放的《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她每一次都用情极深,却没能得到一个真正的归宿。从失败的感情中抽身后,见惯了分分合合的李冶写下了富有哲理的《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经历了曾经沧海,千帆过尽的往事烟梦,才悟出了世间男女的或亲近或淡漠的情感。看透了,活得更潇洒了。她依旧相信爱情,只是不再坚持了。

尽管情场失意,但李冶的才名传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四十岁的李冶奉旨入京,受到了玄宗最高的礼遇,享受名誉带来的满足一直在长安并未回归故乡。但福祸相依,晚年的李冶突遇变故。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匆忙出逃。李冶被捕,因其才名朱泚命她作诗,言多悖逆。后来唐德宗平定兵乱回到长安时,因此事问罪李冶。她最终被乱棒打死。

绝世才女,凄凉离世,让人唏嘘。她情感炙热,敢爱敢恨,对每段感情都认真对待。她惨遭抛弃,初心不改,却没有丧失爱与被爱的能力。纵观季兰的一生,率性而为,何其勇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