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方知“我是我”!
“禅”是智慧,是觉悟,它在传播的过程中,体现的是人的辩证思维,比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众多禅语中,有一种形式最为常见,就是偈颂。偈颂也称偈子,一般由四句构成,最有名的偈子是六祖慧能与神秀的偈子。
神秀是五祖弘忍的首座大弟子,他做的偈子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惠能根据神秀的偈子,也做了一偈,就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关神秀和惠能的故事,还涉及到了达摩的衣钵。达摩的佛衣,也就是传说中的木棉袈裟。
我在做《木棉袈裟》那期的时候,有人问我“什么衣服一穿能穿好几百年?”
其实,从禅宗初祖达摩,到六祖惠能,所经历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一二百年,一般的布料,只要妥善保管,不经常穿,都可以长时间保存。
像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帛画,到现在都两千年了,上面的字依然清晰可见。
“偈子”在古代非常流行,这也影响到了一些古典小说,比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鲁智深在他圆寂的时候,就做了一偈: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说到偈子,最为有名的还是《金刚经》中的“四句偈”。
在《金刚经》中,不只一次地提到了“四句偈”。
如果有人为他人讲说“四句偈”,那么他的功德,将超过用整个世界的财富进行布施。
“四句偈”到底是什么?《金刚经》中没有说,这就使很多人“四句偈”进行了猜测。
头一中猜测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刚经》非常短,只有几千字,在这么短的篇幅中,这四句话却出现了20余次,所以有人认为这一定是大有深意。
第二种猜测是承接第一种猜测的,是“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一句话,在《金刚经》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它所表达的含义就是诸相非相。
第三种猜测,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猜测,就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四句话出自《金刚经》的第三十二品,也就是经书的最后一品,这四句话有总结和概括的作用,也就是说,整部《金刚经》都可以浓缩进这四句话中。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四十二章经》,在《四十二章经》中,提到“无为”,无为并不是道家的专利,释家也讲无为,与无为相对的就是有为。
释家的无为是天地的常态,有为则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126174的黄财神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