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原创33】台湾印象之“城市的文明”
俭朴而整洁的小家碧玉
我看到的花莲、高雄、台北怀旧而整洁,新建的高大上设施并不太多,也没有看到处处拆拆建建,看似老旧的房屋、道路、公共设施整洁而有序,就象一个朴素而清新的小家碧玉,让人心生敬慕。
相比之下,国内的一些大城市攀比着盖高楼、建地标,难掩骄躁的土豪气息。花莲的台铁车站,感觉不必特别修饰就很适合拍80、90年代的怀旧青春片,但它老旧却不破败,各类设施一应俱全,秩序井然,丝毫不会让你感到因设施陈旧、破损而造成的不便与不快。
就仿佛你到一户人家做客,主人将房内的家俱用品使用了好多个年头,但依然光洁堪用,你就知这家主人俭朴而整洁,非常爱惜家俱用品,而这家的主人就是台湾民众。
我想,这样的主人远比拥有多处奢华豪宅的主人更令我心生敬意与尊重。过多的物质占有、奢靡炫耀的生活对我们人类究竟有多大意义呢?
“没有垃圾桶,没有垃圾。”
这几乎是我来台湾最大的感受。当然说“没有”太绝对,但“极少”确是事实。而且很多公共场合的垃圾桶会注明“拒绝家庭垃圾”!也就是说你家的汤汤水水、杀鸡宰鱼的东东是不可以倒在这里的噢!
大陆的垃圾分类一般标明“可回收、不可回收”,在中正纪念堂的垃圾回收处我竟然看到了红绿蓝黄的四色分类,分别是塑胶类、玻璃类、金属类、纸类,研究性格色彩的乐嘉老师见到应该会感动到哭吧?!什么东西该去哪里,皆有定规。
于是,我们常常拎着垃圾找垃圾桶遍寻不着,处处整洁又无处下手,时常要央求小店店主帮我们处理垃圾,当然他们会欣然接受。也许你会说“很不方便”,但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去一个“垃圾桶遍地、垃圾也遍地”的地方,还是“没有垃圾但垃圾桶很少”的地方呢?
对弱势力群体的关爱。
六六在英国行之后感叹地说:“一个城市无论硬件多么先进,没有考虑到那些天生弱势的人的建设,都是未步入文明的表现。”
在台湾我所见的公共场所或旅游景点,但凡有一两个台阶之处,必有无障碍坡道;处处可见温馨有爱的母婴哺(集)乳室,此行得见的最高大上的母婴室是在国立海生馆,在每个分馆都设有母婴室,并备有好几个单间;
中正纪念堂的卫生间有宝宝安全座椅和国内早教机构中才得见的幼儿小马桶;
在捷运车厢,我看到了“击退性骚扰、勇敢说‘不’”的宣传海报,上面标注着警察局和性骚扰防治委员会的电话;
晚归时在淡水捷运站侯车,我居然发现有一节车厢的侯车处标明“夜间妇女侯车区”,上车后留心观察果然只有女性乘客。既规避了单身女性夜间乘车的风险,也巧妙地避免了一些男女同车的尴尬。
小细节也许有大功效,令人在心底点赞。
主动提醒引发自觉配合。
我们在海生馆的自助餐厅、池上饭包的车厢餐厅等诸多用餐处,发现都是客人自行收拾餐盘到垃圾回收处,这样餐厅既保持了随时整洁又节省了许多的人工。
这个现象当然不能单纯解读为台湾民众比大陆的更文明有序,因为大陆游客到台湾后一样主动守秩序,我发现这与商家的礼貌引导有很大关系。
在餐厅中时常有小喇叭温柔地提醒,用语中充满“感谢”、“体谅”的字眼,让你感觉到“餐厅经营者非常需要你的帮忙”、“你是在做一件体现自身文明而又帮助他人的事情”,餐厅里处处皆是谦恭幽默的“提醒标识”,这些细节都会令你很乐意去收拾餐盘,即便偶有食客忘记收拾,也会有服务员笑意盈盈地客气提醒,绝不会报以冷眼挪揄或抱怨。
试问此情此景,你还能不乖乖就范吗?如果说这也是一种教化的养成,我想说整个过程令你非常舒适、非常愉悦,你感到被尊重,也非常愿意配合。所谓“和善而坚定、温柔的坚持”,大抵如此吧。
地铁站的超车道。
在捷运站乘手扶电梯,发现大家都自觉靠右排成一队,起初还大惑不解,后来才发现这是为有急事赶路的人自觉让出的一条超车道。
此景令我想起在北京、深圳地铁站看到的那些行色匆匆的白领,他们往往口中忙不迭地念咒“不好意思、让一下”,而身形尤如武林高手一般闪转腾挪,转眼湮没在电梯人海中。想必他们若来到台北地铁更能追上风一般的速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