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应试教育
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实果实是甜的。”

我想这句话用在应试教育身上是很好的诠释。在每一次谈到“应试教育”这个话题,作为一名受应试教育长大的我来说,它常常牵动着我的神经,止不住的思想潮水放纵奔流,每一次都会扪心自问,我是否也受到形式教育的毒害,是否应试教育一无是处?答案是明确的,应试教育虽有弊端,但不可否认它存在的价值,我与应试教育是共成长的。
在我童年时代,对应试教育没有概念,只是就一味的跟着老师,老师读什么我们念什么,并且靠点小聪明完全可以考第一,考高分就会得到老师的喜爱,家长的奖励。那时候觉得这样的是简单又快乐的,不用太多思考就靠记忆就能顺利得到高分。那时候的我,简直是班里的团宠,也没有抗拒应试教育,并且它也并没有剥夺我的爱好与我快乐的童年,可能因为家庭教育不同,我那时候不会只为了学习而失去七彩的生活。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跟很多人有出入,但这是我与应试教育的感觉,以下的内容也是。那时候应试教育与我是一样的模糊不清,都是渴望成长的。
在我青少年时代,我慢慢地开始感觉到这一种教育在一点点的吞噬我,我变得害怕成绩,害怕老师的忽视父母的失望,害怕考不上好的大学。特别是面临着升学那段时间,所有人好像都是机器一样,不断的背书刷题,唯高分才是追求,那时候我才开始考虑,以单纯培养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应试教育太无趣了,一边嫌弃又一边不得不努力学习,放下自己的爱好,向着应付考试为目标前进。那时候虽有抱怨又承认是这是一种公平的教育。教育也一直在改革,并没有一味的让我们学习课本和目的性的读书,也开始让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追求,没有应试教育,我可能不会这么努力学习考上好的高中,这么努力的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应试教育作为一种选拔制度已经是相对来说最能保证公平的一种制度了,已经尽可能的把除了智商之外的先天条件的差异进行了稀释。同时,应试教育也给很多寒门弟子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没有家庭背景,不能拼爹,只能靠自己。虽然说考上好大学以后也不一定能出人头地,起码你见过的风景会比别人多,接触到的精英人物也会多。如果你连一个平台都没有,还在自命清高,抱怨只会读书没有用,那么你人生也将举步难行。
但是应试教育也的确存在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成绩一刀切,导致若干代人在认识世界效率最高的岁月被困在书本和课堂上。对于这个世界的现状、对于形成这些现状的复杂机制都缺乏实际的认识,而大都只存在理论上的想象。此外,在应试教育半军事化的管理干涉下,也极度缺乏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可能更擅长如何挤出一切时间去娱乐。应试教育每一年都在改革变化,我也是在成长和思考
天朝的问题从来都不在于应试教育本身,而是忽视了对于逻辑思维和方法论的培养。现在很多人在应试教育下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也有人在抵抗应试教育,选择辍学追求自己的个性,也有在应试教育下变成一个书呆子、低分高能?
应试教育的存在,肯定有它的道理,我们要端正自己的学习目的目标,做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