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要做自己的救世主
首先要说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思想佳作。
本小说作者叫豆豆,原名李雪,是位著名的作家。其著有《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三部曲。其中以《遥远的救世主》最受欢迎,知名度最高。
自从2016年看完了连续剧《天道》,我就特地找到其原著,也就是本书,细品其中真味。看完后觉得还缺点什么,然后用各种方式了解作者的背景,令我惊喜的是,豆豆还写了其他两部作品,于是我一口气看了连续剧《背叛》,再看了原著小说《背叛》,一发不可收拾,再看了第三部曲《天幕红尘》。我觉得这三本书都值得一读的,特别是对于注重思想性甚于娱乐性的读者群体来说,读豆豆的作品就像是在享受一餐思想盛宴,其中滋味美不可言!
她的小说具有比较固定的模式,即以“资本”为纽带,以“禅悟”为核心,以“爱情”为点缀的叙事模式。
其思想的深度则以《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三个层级逐一递进。
《背叛》:是“阴谋论”(揭露资本的嗜血本性)+爱情(崇拜式),具有传统商业作品的套路。
《遥远的救世主》:是“商战”(揭露市场价格竞争的残酷)+爱情(理解式),具有中国禅宗觉醒的创意。
《天幕红尘》:是“新经济”(揭示金融经济一体化环境的商业新模式)+爱情(碰撞式),具有社会哲学新思维的探索意味。
如果说《背叛》给予读者的是更强烈的感官刺激的话,那么《遥远的救世主》给予读者的则是更强烈的心灵感悟,而《天幕红尘》给予读者的是更强烈的思想颠覆。
对于这三部小说而言,资本、商业、爱情不过是辅食,而正餐则是中国禅宗式思想的“哲学反思”。
作者豆豆以她的才华,探索一个有机的、无定形的、陌生的、暧昧的和未曾臻达的世界。
虽然由《遥远的救世主》改编成电视剧《天道》,自2007年来播出也有多年了,但是近年来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我想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都会拍手称赞的,认为这是一部高深莫测的影视作品吧。
本部小说讲述的是效力于德国一家私募公司的商界怪才丁元英,用他超出常人的手段,将从德国募集的资金投进中国股市,用“文化密码”疯狂掠夺中国的钱财。
后来丁元英良心发现,退出了公司。但退出是要受到惩罚的。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所有分红被冻结,甚至穷到天天吃方便面的地步。
回到古城“隐居”时,丁元英经过肖亚文认识了从小在法兰克福长大、如今在古城刑警队任职的女刑警队员芮小丹。
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从一对音响发烧友演变成了一对爱情发烧友,上演了一出精彩、浪漫、传奇的天国之恋。
男女主人公那浓墨重彩的经历以及令人欷歔的爱情故事,创造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志。
其实这部作品和豆豆写的前一部小说《背叛》,本质上是道德与智商博奕的一个路数。如果两部作品小说和电视剧你都看过,你会发现王志文扮演的那个丁元英其实就是当年魏子扮演的那个宋一坤,他们都与常人思维不同,他们都高智商经商赚钱而又自动退守于良知底限的人。而芮小丹与夏英杰这两个女人,又何尝不是同一特质,两个傲气十足的老姑娘,分别爱上了两个不该爱上的罕见雄性动物。两部作品,惟一不同的是,背叛里是男主角死掉,遥远的救世主是女主角死掉。
有人说,读完《遥远的救世主》,你会喜欢听古典音乐,喜欢喝功夫茶,喜欢看尼采,喜欢禅宗。
也有人说,读完《遥远的救世主》,你会产生了解哲学的兴趣,关注关于文化属性的话题,想要去思考文化的优劣,产生分析大众思想和行为的冲动。
还有人说,读完《遥远的救世主》,你会感觉自己格局太小,不懂的太多,需要不断的学习,进步,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其实,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写什么是救世主文化,以及醒悟了这种文化属性的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活出自我。
“救世主文化”可以理解为“强势文化”,这里的“强势”,不是像董明珠那样走过的路寸草不生,而是指为人处事顺应规律,不总是想依靠别人而是靠自己自救。
正如书中提到的,“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等等。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除了靠自己,所以就只能在精神上跪着”。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原来我们就输在一个“靠”字。
难道不是吗?因为一个“靠”字,啃老族越来越多。
读过《遥远的救世主》,你会明白:这个世界上如果真有救世主的话,那必定是你自己本人。
真正能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别人能够帮到你,能够影响你,引导你,却不能决定你的兴衰荣辱。你自己不努力,别人想帮你也无能为力。
观看《天道》体会: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豆豆的这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是文坛的经典之作,2007年被改编成电视剧《天道》,由王志文、左小青主演,近乎完美的还原了小说的意境。《天道》这个名字也是小说作者想要说明的一个道理,为人做事都要依规而行,遵循自然法则,大道至简。整个故事通过一个投机商人的自我救赎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文化、信仰、情感的另一种解读,其中有很多经典语录与生活道理值得反复咀嚼,每看一次都有不同味道,很值得细细品读,摘取一些精彩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1、丁元英说过:想要干好事,记住两句话:别把自己太当人,别把别人太不当人了;谁能多口气,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3、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说出来而装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4、神是什么?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5、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6、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7、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和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8、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9、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
10、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
11、你能给予我什么那是次要的,但是,你至少别剥夺我什么。
12、扶贫之道若以次第而分,分为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 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是为哲人文化。 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13、红颜知己自古有之,这还得看男人是不是一杯好酒,自古以来能有几个男人把自己酿到淡而又淡的名贵,这不是为之而可为的事,能混就混吧。
14、这个年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15、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16、美女是魔。是不是魔跟人家美女有什么关系?人们看自己的女儿、姐妹,再漂亮也不会缘起对美女的认知。
17、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
18、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
一、生存,得活下来。
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放。
19、这个世界要不是黑白颠倒,那还叫众生吗?那该叫天国了。
20、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为法,如是,又当如何。还是有情本位,唯独出离不了一个情字,真希望有个祈祷就管用的天哪。
21、是女人就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人。
22、传统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等救世主、等着施恩的文化。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23、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24、一杯千金的茶馆,靠一杯清茶聚不来一掷千金的客。
25、文化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6、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不要说母爱有多伟大,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碰上我这个不孝顺的,您就赔了。
27、讲责任本来就错了,说孝顺再加个美德就更错了,那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
28、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29、聪明如你的女人不多,奢华如你的女人也不多。
30、评价一个人仅仅用聪明或者不聪明那是不够的。
31、你让我用灵魂而不是文字去理解女人的圣洁。
32、十年后我不嫌你老,你就可以不老了吗?
33、生老病死有谁因为怕就躲过去了吗?
34、道就是规矩,既有所能,就必有所不能。
35、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36、丁元英自嘲诗: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37、着相了,佛教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执迷于表像而偏离本质。
38、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39、比如说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40、股票的暴利并不产生于生产经营,而是产生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投机性。它的运作动力是:把你口袋里的钱装到我口袋里去。它的规则是:把大多数羊的肉填到极少数狼的嘴里。私募基金是从狼嘴里夹肉,这就要求你得比狼更黑更狠,但是心理成本也更高,而且又多了一重股市之外的风险。所以,得适可而止。
41、《圣经》的教义如果不能经受逻辑学的检验,可能在实践上就会存在障碍。如果经受了逻辑学的检验,那表明神的思维即是人的思维,就会否定神性。换一种说法,神性如果附加上人性的期望值,神性就打了折扣。然而神性如果失去了人性的期望值,那么人还需要神吗?
42、基督教相信,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于是,基督教便有了神与人的约,有了神的关于天国与火湖、永生与死亡的应许,让凡夫俗子因为恐惧死亡和向往天堂而守约。这是智与善的魔术,非读懂的人不能理解。但《圣经》告诉世人了,要进窄门。
43、说魔说鬼都是个表述,本质是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与普通人不同,所谓的地域之门也无非是价值观冲突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如果你是觉者,我尊敬你,向你学习,如果你是魔鬼,我鉴别你,弃你而去。
44、即便是呼之欲出,你也讲不出,因为一说就错,这就像法律不能单纯以推理定罪,得允许在可能与事实之间存续一个演化的过程。
45、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极高的人生境界,就是窄门。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但是,证到如此也并不究竟,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46、耶稣为拯救世人甘愿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是肉身的地狱,是灵魂的天堂。基督徒的得救缘于神的‘约’,缘于神的应许。但进不得窄门也同样缘于‘约’,缘于神的应许。窄门是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
47、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48、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
49、无论做什么,市场都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这就可能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杀富是不是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二是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让他患上精神绝症?
50、这就是圆融世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性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道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
51、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
52、这东西有点像禅,知之为不知,不知更非知。
53、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54、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碦。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55、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56、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57、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58、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59、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60、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61、你不知道是你,所以你是你。
言语道断,一说就错。
62、女人与男人的对话方式只有两种,要么躺着,要么站着。
63、女人的心理需要,和你在一起,我还没有自信到不需要证明是站着跟你对话,而上帝给了你一根那东西,你生来就不需要证明。
64、命题有错,只要答就错,只要是需要证明的感情就有错误。
65、不管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儿?
66、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就有了价值。
67、道即是规距,即有所能,必有所不能。
68、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为法,如是,又当如何?还是有情本位啊,唯独出离不了一个情字,真希望能有个祈祷就管用的天哪。
豆豆通过本小说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为人做事都要依照规律而行,遵循自然法则,大道至简。
整个故事通过一个投机商人的自我救赎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文化、信仰、情感的另一种解读,其中有很多经典语录道出了生活道理,值得反复玩味,每看一次都有不同味道。
一切有道法,应做如是观。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我们有什么文化?我们有的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就主、救恩的文化。
市井文化: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
哲人文化: 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
英雄文化: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
传统文化的死结:靠。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就是不靠自己。
生存法则: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生存机会:忍与能之间的间距。
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
神是根据人的需要造出来的。
人性本能的需要:灵魂归宿感。
文化属性:主,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
天道:社会三层面,技术、制度、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强势文化: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秘笈”
弱势文化: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期望救主的文化。易学,易懂,易用,流行。
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规则下公平竞争,本质上是最懦弱的生存。
一个炉子里的两个烧饼:传统文化,传统观念。
客观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转移。
小说主人公丁元英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打底,对人生的参悟都还立得住,他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女主角芮小丹却是天赋异禀,一片纯净,根本无处惹尘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无须思议,直达真我。
丁元英和芮小丹有足够的智慧和悟性,单单少了些慈悲。高僧说,丁元英已经站到了得道的门槛上,但这一步之遥,却也难如登天。我的理解是,这一步之遥,就是慈悲与智慧的距离。
缺乏以他人之痛为自身之痛的悲悯。他的智慧,是居高临下式的,外科医生式的,有技术含量,却不含情感温度,俯视无明众生。相当于网络上的纯技术贴。最后对待刘冰的阴损一招尤其令人心冷。丁元英应该看得出,刘冰承受不起这样的考验。那份考验表面上是个公平的测试,刘冰之死是咎由自取。但实质上,一向对人性算无遗策的他,不可能算不出刘冰的选择,更不可能算不出林雨峰必死的结局。
这么浓重的杀伐之气笼罩在丁元英身上,不是“替天行道”“大爱不爱”这几个字就能够消解的。贪嗔痴慢疑,占了一个“慢”字。心中有太多的孤高自诩和意图把自己“酿得淡而又淡的名贵”,还是着了相。
究竟是替天行道,还是把别人视作自我实现的工具?说到底,还是强人政治的山寨救世主意识,加“存在决定意识”的实用主义。所谓天道究竟是什么?作者还是语焉不清,欲言又止。
女作家往往长于挖掘自我,拙于描绘社会,但这部小说的广阔视野和思想深度,以及对商战的描绘,都是极其罕见的,明显超出了普通20多岁女作家的驾驭能力,甚至一直有人怀疑豆豆背后另有高人指点。这部小说的思辨色彩和精妙设局,都让人读得十分过瘾,如饮琼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心存文化,自生智慧!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