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80%认知都是错的

2022-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慧玲家庭教育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1713天早安问候。

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生活中的烦恼,大多都和他人有关——

你想要孩子读好功课,Ta却总是让你操心;

你希望父母可以尊重你的想法,他们却总是对你横加干涉;

你渴望伴侣多陪伴你、为你分担家务,Ta却总是当甩手掌柜……

而在所有关系中,家庭关系是最累人,也是最错综复杂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家庭关系中痛苦纠结?

究其原因,是有最致命的两个心理误区。

心理学大神李松蔚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他有一位朋友,想请保姆,但妈妈每次都要阻拦。

表面上看妈妈很强势,对家庭控制欲很强,这位朋友没有选择权。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如果她真的铁了心想请保姆,大可和妈妈说:“我决定了,明天就去请保姆。”

但她并没有这样做,深层原因其实是朋友授权了妈妈,在等她say no。

在关系中,这种「授权」背后的逻辑是:我把关系的主动权交给你,我同意由你掌控,受你影响,被你支配。

同理,当你在关系中遭遇不合理对待时,你没有反抗,忍气吞声,其实也是在授权对方伤害你,是你在纵容这种不良关系模式。

这就是家庭关系当中的第1个心理误区:“我授权被你掌握,我却不知道”。

一段关系的形成,是双方互相作用的结果,记住,你不是被动的,你永远都有主动权,可以把交出去的权力收回来。

家庭中,夫妻之间发生争执,大多在于对伴侣有太多的预设和想象:

“他应该跟我好好沟通。”

“她应该支持我的事业。”

“他应该跟我一起参与孩子的教育……”

我们总能找到理由为这种强加正名:“这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未来”“这样才能证明Ta爱我”……

当然,这种强加不只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存在于亲子关系中,父母可以逼迫孩子听自己的话,有时候甚至没有理由,直接说“我是你父母,所以你要听我的”。

而这,正是家庭关系当中的第2个心理误区:“我必须掌控你”。

关系中没有好坏对错,我们很难接受对方和我们想法不一致,不按我们说的做,不是因为Ta蠢或者坏,而是因为Ta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的东西不一样”。

这会让我们因失控而感到焦虑,越是这种时候,你越需要问自己:“对,他就是跟我想的不一样,然后呢,然后我要怎么办呢?”

当你开始思考“怎么办”,才能够脱离“Ta应该怎么样”的执念。

而当你放下了掌控对方的欲望,关系才能形成双向流动,在你来我往的博弈中实现双赢。

如何用关系视角,搞定你的父母、伴侣以及孩子?

这两个家庭关系中的心理误区,让大多数家庭要么分崩离析,要么互相捆绑,走向窒息。

而破局的关键,就看你能否「用关系视角看问题」,心法为:变「掌控」为「相处」。

用家庭中最常见的一件小事,比如“让伴侣洗碗”举例子:

“你去洗碗!今天该你洗碗,你必须洗碗。”——这是在试图掌控

“你要是不洗碗,下一顿饭我不做了。”

——这更接近于相处

差别在哪里呢?

第1种说法是在强制,提出了「绝对化的要求」:你必须洗碗。一旦对方不按自己说的做,就会很愤怒。

第2种说法是在威胁对方,但更接近于「相处的方式」:你有可能不按我说的做,那我就选择报复你,你不干活,我也不干。

如果不想威胁对方,你也可以和他做交易:“你去洗碗,晚上我陪你打游戏“。

甚至也可以撒娇卖萌,甚至求他。

如果他实在是打死都不想洗碗,他也会撒泼打滚,那你也可以去洗,洗完这次你说行吧,咱们买个洗碗机,或者以后咱们都叫外卖,因为谁都懒得洗碗……

这就是相处的心态。

这种心态放在任何家庭关系当中都管用,不管是对父母、伴侣、还是孩子,甚至可以延伸到任何人际关系当中。

但同时这种关系视角也是最难习得的。

因为要学的,不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也不只是具体的建议或方法,而是升级你的整套心智系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