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痘——献给妹子的一首青春之歌
哦##Acne Treatment Research
——痤疮治疗方法,护理
1. Introduction
痘痘——青春之源
青春说,我悄悄地离开,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只留下满脸痘印。我了解很多人“小时候”都被痘痘困扰过,但一般它们都会随着你离开校园而离开你的脸,如果还没离开,那就不能不令人烦恼了。
普通的青春痘,学名应为“痤疮”,指的就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容易长在面部、背部、胸部、肩部这些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 皮脂腺属于皮肤的附属器官,它主要受雄激素调控,而青春期雄激素水平上升,皮脂分泌增多,同时,毛囊口堵塞,痤疮丙酸杆菌(引发痤疮的罪魁)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最终产生了痤疮。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长痤疮,它也才得名“青春痘”。
痤疮有多可恶?虽然至少我看到大多数痘痘妹们还是活的很坦然自信,那么也许是并没有看到Wikipedia 里对痤疮作出的负面解释>痤疮——Acne,可能会造成皮肤的凹陷(pitted)、挛缩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s),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如让人丧失自信,沮丧甚至有自杀的倾向。由于痤疮通常在青春期出现,一个比较叛逆的时期而又稍微接触了一下社会环境,心理上的心结就很有可能对个人带来心理打击。(好像有点夸张了。。。)
上面说的痤疮,其实应该是包括、雀斑、粉刺、酒糟鼻等多种类型的存在的,而对于女孩子来说,有一种亚型,常见于成年女性,特征是脸时常很油腻、亲戚光顾前症状会特别明显、病灶集中于下巴、脖子等处。此类病患鉴别诊断为一种称作多囊性卵巢综合症(PCOS,雄激素作梗)的顽疾。
OK,开篇就来这么专业的堆学术名词,一定看晕了吧,不必惶恐,以上段落属于论文综述凑字数部分,而你只需要知道,这里面最常见于青春期女生的就是聚合性痤疮。这种痤疮的特点是发病在青春期,不易治疗,可能在30-40岁会自行康复。这种痤疮的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罪魁祸首——双氢睾酮(DHT),一种类雄激素固醇,因为主要在男性身上体现,所以还会伴随着多毛的症状。。。囧
那么,这种雄激素又是怎么在一些人体内会过剩的分泌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先天性内分泌失调,or体内肿瘤。。。相信第二种会引起不少人警戒吧,其实,只有你的身上痤疮到了很严重的级别,比如长出了大的结节,那么你就得考虑去看看肿瘤医院了,因为人体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结节增生的,这些玩意儿由于生成自身微管系统而会产生激素的分泌代谢。至于第一种,我相信应该是大多数,内分泌失调的原因就太复杂太不可深究了,基本上乱吃东西乱发脾气姨妈不正常睡眠不足以及家庭代谢史都会对痘痘有影响,这种看出身的事儿看似是没办法的,但如果真的内分泌失调的话×(雄激素过多,一般这个数值超出很多会有极为明显的第二性征表现),就听从医嘱用激素药物治疗吧,听医生的话没错!定量的使用激素药物控制的人,如果使用得当,大概还可以调节情绪(糖皮质激素就是一类很好的镇定剂,不过使用过多会引起糖尿病赫赫) 。。。
说到这里,我们来归纳一下:美丽的痘痘是因为青春期的聚合性痤疮,痤疮是因为大量油脂堆积堵塞住毛孔,大量游离脂肪酸是由于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而大量繁殖又是由于皮脂腺的增大,皮脂腺增大是因为雄性激素双氢睾酮......那么顺着这条逻辑的线路往下寻,雄激素为何会在本来很少的女性体内分泌紊乱呢,这里就要引入一种女性常见病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在这里需要明确定义一下。
多囊性卵巢综合症PCOS,是以长期无排卵和高雄激素为特征的内分泌综合征,也是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经期异常,排卵障碍及不育,由于高雄激素的原因,可以有多毛,痤疮,此外,40—6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肥胖。
PCOS是以下丘脑-垂体-卵巢荮调节紊乱为主要表现,而其发病与糖脂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代谢紊乱,则要归因于晚睡、饮食、生理周期、卫生状况以及遗传等多因素相互共同作用,这其中的作用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成为一个从青春期起始的,持续存在的卵泡成熟发育障碍。因此在治疗此病时,也必须多途径打破异常作用的恶性循环环节。
痘肌与油脂皮
关于痘肌,雅漾官网对皮肤分类有个比较科学的测试1和2,分别测试肌肤的敏感等级及抗光性等级。感兴趣可以测试自己是属于哪一种皮肤。而更科学的对于痤疮症结与皮肤皮脂腺分析的更透彻的则是kigman老爷子的著名皮肤病学百科全书——《Acne and Rosacea》里的详细介绍(注:不幸拜读过,这本书相当重口)。我的这篇文章,也主要参考于Albert Kigman的这本著作和相关文献。我将在后面再做详细的介绍。
下面先看一副图吧:
人体表皮皮脂腺这里为了图文并茂的说明,我引用了这张皮脂腺的图,皮脂腺,其实是由皮脂腺细胞和泄殖管细胞组成的,生长于淋巴结附近,并司职分泌油脂来清洗表面角化细胞,他们遍布全身,不过最主要的地方还是在头部和面部。从图可以看出,其分泌的油脂主要是脂肪酸(FFA)、鲸蜡醇(WE)、甘油三酯(TG 同时也是脂肪的主要成分)以及角鲨烯(SQ)等长链脂肪醇。Kigman对雄激素引发的痤疮患者的皮脂腺状况作了一个引发流程图,如下:
雄激素引发的痤疮症状从图中可以看出,易于引发油脂的过敏体质因为雄激素的分泌会增加以上所说的几种油脂的分泌,这几种皮脂的分泌又影响到了亚油酸,神经酰胺和一些甾醇的减少,而因为缺乏神经性酰胺(著名的兰蔻小黑瓶就是以高浓度烟酰胺而闻名)或者是胆固醇,就会引发不同的痤疮症状,对于胆固醇减少来说,表现出的是黑头,对于缺乏神经酰胺(烟酰胺)来说,表现的就是结节、丘疹、甚至脓疱。
先看下图:
雄激素代谢过程</center>
这里,3beta-HSD,这种类固醇脱氢酶在雄激素引发双氢睾酮(DHT)代谢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DHT正是产生皮脂的罪魁所在。那么,在整个代谢过程中,我们根据这样的过程细致划分,就可以一步步找出能影响到痤疮增减的几种因素,那么,他们主要包括:
-
内分泌因素
- 雄激素 直接引起DHT的增多
- 黄体酮 一般并无皮脂增长影响,但在经前分泌,有临床研究证明其刺激引发经前耀斑
- 雌激素 一定程度上减少皮脂分泌
- 脑垂体荷尔蒙 这是一类荷尔蒙的总称,它通常包括生长激素、黄体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卵泡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黑激素等(他们的影响是复杂的,如ACTH和MSH会影响皮脂分泌,但黄体激素却又是有益的,所以综合影响有时有害有时有利)
- 肾上腺皮质激素 他是由肾上腺分泌,并受ACTH调控的,包括肾上腺雄激素、糖皮质激素以及矿物皮质激素,他的机理同样是复杂的,肾上腺雄激素是能间接影响到皮脂增长的雄激素,但一些肾上腺皮质激素又能减少其分泌,如可的松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
-
外部因素
- 神经分布状况 过敏性皮肤自然是很容易引发痤疮的
- 发汗 发汗其实是一种生理排泄,取决于毛孔的大小,多少;易于发汗的体质也是容易生长痤疮的
- 温度变化 皮肤很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为磷脂是温敏型的,而有些人在夏天更容易发病
- 紫外线强度 A、B区波长的光线对皮肤的伤害是明显的,这是引起痤疮的一个主要因素
-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痤疮可能会消失,因为女性不再分泌雄激素以维持体内激素平衡,生孩子过程中随着体内睾酮水平的降低也会使痤疮消失;
- 饮食结构 毫无疑问,摄入过多的酯类及固醇类会引起一定的痤疮
- 遗传学 从遗传基因角度来说,痤疮也是一种皮肤遗传病
-
药物
- 异维A酸 促进神经酰胺增多,减少皮脂分泌,包括afirm,a醇,a醛一类药物统称,是目前最有效的痤疮药物;
- 抗雄激素 主要是作用于HSD酶,从而达到扼杀DHT源头的作用,包括环丙孕酮醋酸盐;氯地孕酮醋酸盐,这些药物只有口服使用才能有效;
- 雌激素 只限于女性使用,轻度一点的包括安体舒通(螺内酯甾酮);
- 抗胆固醇抗体 抗甾体的药物,如前列腺素抑制剂eicosa,但是临床发现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
- 抗生素 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是一种以抑制细菌为目的而压制痤疮的方法
- 锌 也许只能用来防晒了~!
- 壬二酸与过氧化苯甲酰等外用药 外用药主要是阿达帕林这些,而BPO也主要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但是对抑制皮脂分泌和痤疮并不明显;
OK,介绍了半天一定觉得前面的背景是纯生化,很无趣,不过这样的知识却是必要的,了解了这些因素,对弄清痤疮的病理学并对症分析下药非常有用,所以我才花很长一段工夫介绍这些影响因素和痤疮的病源。我相信这对对症治疗是很有帮助,当然你也没必要完全看懂她。因为下面将是妹子期待的干货,我就将对痤疮病理学的诊断治疗作出相关的分析和调研。
2. Pathology and Therapy
2.1 成人病理分析
要想了解皮肤的保养和病症首先要了解皮肤的构造。我们从图5中可以看出,皮肤就是由角质、颗粒、棘层(马尔匹基层)4层组成,角质是覆盖在真皮表面最柔韧也最脆弱的一层,角质通常会用来抵挡住UVB大部分的光辐射,而它表面则包含着大量的皮脂腺,。但对波长更长的UVA基本没有什么抵抗力。这个时候,黑色素细胞则作为细胞光免疫的卫士分泌黑色素起到了抵抗UVA及UVB的辐射,那么我们日常见到的晒黑,正是由于这样的机制作用。
上面已经说过,痤疮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是皮脂腺的快速发育和皮脂的过量分泌,而皮脂腺的发育是直接受雄性激素支配的。一般成人在青春期结束后体内睾酮水平会有明显下降,也减少了皮脂的分泌。但是有一些卵巢多囊化患者和毛囊上皮角化过度的患者仍容易爆发痤疮。下面是我调研总结的针对成人痤疮的局部病例分析:
毛囊角化:针对个人的分析,皮肤一部分角化程度严重也是爆发痤疮的另一诱因。上面已经说过皮脂腺包括皮脂腺细胞和泄殖管,而这些排泄皮脂的导管的异常角化则是重要原因之一,遗憾的是,这是遗传因素造成的。粉刺的形成始于皮脂腺毛囊的扩大,这种扩张继发于异常角化的角层细胞。在毛囊漏斗下部,角质形成细胞细胞中板层颗粒减少,代之以大量张力细丝、桥粒和脂质包含体,这种角质细胞不易脱落,导致角层增厚和角质物堆积,使得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所以为什么说除痘的过程还要伴随着去角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微生物群:毛囊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这是先天存在的,所以用什么抗生素杀菌是不切实际的)、白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其中以痤疮丙酸杆菌为最重要,该菌为厌氧菌,皮脂的排出受阻正好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局部厌氧环境,使得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可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而后者是导致痤疮炎症性损害形成的主要因素。对皮肤过敏,角质层薄的人来说,一方面皮肤易于光老化引发细胞衰老需要引入某些脂肪酸增厚角质层,另一方面过多的不良脂肪酸又有可能堆积,让你的体表微生物进一步滋生而引起皮肤缺水、毛孔堵塞。所以,对于这样一个悖论,如何使用亲水亲油性足够合适的护肤品,就非常关键。
那么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辩证分析:
面部清洁
防止细菌滋生,保持面部干净,这就跟饭前便后要洗手一样的小学生常识,大家都知道了。那么对于不同肤质,尤其是容易爆发痤疮的敏感型皮肤,洗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活了。对于女生,一款好的洗面奶和卸妆水/化妆水,比很多东西都尤为重要。但是这里仍然有一个相悖的事实——即对于角质层薄的童鞋来说,过分清洁,反而会造成角质层的摧残。进而引发红血丝之类的破颜事件。因此清洗时,敏感型皮肤更应该特别注意洗面奶的成分。杜绝一些带有刺激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酒精、香料等比较刺激的化合物。
皮肤防晒
防晒是我一直强调的话题,伴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越发严重,人们已经不至于考虑抵抗长波长的UVA和UVB了,甚至连部分能穿透细胞的UVC,都要进行一定防护了,当然除非你上珠峰,UVC毕竟是少数,这里不表,而人最需要防护的,就是光照量是UVB100多倍的UVA了,因为UVA是可以对角质层细胞及真皮细胞造成杀伤作用的,长久以往,皱啊斑啊什么的就都来了。除此之外,光照对用不同的护肤品,也会造成不同影响,这里面涉及到了光老化、黄褐斑等伴随女人年龄增长的一生老大难问题。
思考:根据以上对皮肤的分析,既然皮肤受到这些个因素影响,那么不考虑其他,只针对痘痘,从外在治疗要从哪入手呢?OK, No.1,也是最强——A酸(视黄醇),抗氧化、抗衰老,调节体内雄激素分泌信号通路,从根本上阻截PCOS,也有一定程度薄化角质的作用。但是A酸对于孕妇来说,是不安全的,且使用周期与时间控制在晚上和一定生理周期内,需要酌情处理及临床观察。
No.2,换肤去角质——果酸、水杨酸无疑是去角质的主力军。酒精则也有一定的作用。就常人的皮肤看来,角质其实是比较脆的。那么乃们自然是担心去角质时又怕伤到水嫩的角质层。纠结如何是好呢?我这里提供一个比较温和的去角质的基本成分清单:
AHA类:(x阿尔法-羟基酸的简称,大多数有水果中提取,别名果酸,注意,大部分A酸由于含有活性自由基,所以是非常容易见光分解的。所以一般都会建议在晚上使用)
1.乙醇酸:最基本的去角质成分,多含于甘蔗中。有抑制皮脂分泌的效果。
2.乳酸:从牛奶中提取。去角质效果稳定,经常与其他酸混合使用。
3.苹果酸:苹果中富含苹果酸,由于对肌肤作用温和,经常被用作化妆成分。
4.柠檬酸:多含于柠檬及其他柑橘类水果中,刺激性小,作用稳定。
5.酒石酸:水果中含量较大,尤其是葡萄,有较稳定的去角质效果。
BHA类:(B贝塔-羟基酸的简称,一般指水杨酸,具有较强的脂溶性,与AHA相比效果更佳)
6.水杨酸乙醇:有较强的渗透力,能够直接作用与真皮,但不适合亚洲人肤质。
7.水杨酸聚乙二醇: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美容院大多使用聚乙二醇配方产品。
8.其他:(含有酸以外的具有软化角质作用的成分类型,一般指发酵型成分)
9.发酵型:利用在发酵过程中会变成酸的成分来祛除角质,效果温和。
PHA类:
10. 曲酸
11. 透明质酸
12. D-泛酸
虽然成分看着有点晕,不过以后只要看看主要成分,就会选择产品了。这里推荐一个网站COSDNA。如今的产品已经在标识上注明所有产品成分。所有成分以含量由多到少顺序排列。这样结合自己的肤质和亲水性,就更清晰了。这里相信很多抗痘的人可能都看过著名美国护肤品专家宝拉大妈的美丽圣经,其中对一些产品成分也进行了分类。需要说明的是,宝拉对于一些刺激性成分的分类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并不足够科学,因为没有考虑到个人皮肤的不同,如果按照她的分类实际上宝拉推荐的一些护肤品里也不足够安全(而对于含量较高的刺激性成分我们可以拿来参考,特别是成分标示中第一个成分时):
刺激性成分:
丙酮、酒精或其他醇类(鲸蜡醇和硬脂醇除外)、氨、山金车、芳香薄荷、香精、膨润土、氯化苯二甲烃铵、佛手柑、樟脑油、肉桂、柑橘、丁香、香菜、玉米粉、尤加利、丁香酚、茴香、枞针、葡萄柚、马尾草、薰衣草、柠檬、柠檬香茅、莱姆、芳樟醇、马郁兰、薄荷、橡树皮、木瓜、酚、檀香、酒精、C14-16烯烃硫酸钠、月桂酸硫酸钠、百里香、冬青、金缕梅、香水树
有一些例外的是:果酸、水杨酸、A酸或杜鹃花酸,这些去角质的酸类刺激本身是皮肤对酸性物质的免疫反应(刺痛强烈时应减少使用频率,若刺痛仍持续几个星期之久,应完全停止使用)
另外,角质层平时的护理也很重要,对于堆积了大量皮脂的毛囊而言,1) 亲水性的护肤品比亲油性的护肤品更加有利于去角质(不过现在一般的高档护肤品大都以水溶性为主了,油溶性的已经是少数);2)粉类护肤品要慎用,对于过敏性皮肤能不用则不用,用粉底也一定尽量薄;3)用清水洗面,但不宜过多,一天2~3次即可。这里顺便提示一下,不是角质层薄就可以不护理角质。而是越薄越应该慎重护理角质。
至于如何克服微生物群滋生的影响,也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祛除细菌滋生的源头,一是直接杀死过多的细菌。这里推荐的药物是班赛,班赛学名是过氧化苯甲酰,是氧化能力很强的药物,而丙酸杆菌是一类厌氧菌,可以被有效杀死,如果配合上壬二酸(有一定的去红斑,去角质作用)使用则效果更好。另外可以使用的就是维A酸类外用药物阿达帕林,它同样可以杀死丙酸杆菌。比较廉价又好用的药物是红霉素和四环素这些抗生素类,这类药物的抗菌效果还好,外用效果也还明显。还要一些口服型药物,当然见效快但有一定副作用也是其因素之一。最后要说的是,注意皮肤卫生,则是从根本上克服细菌滋生的办法(保持面部清洁,保持头部头发卫生,不用含有太多防腐剂和油溶性的护肤品,保持情绪稳定)。
2.2 内分泌病理分析
内分泌因素是影响痤疮病发的内源所在。对于女性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多囊性卵巢PCOS: 1935年Stein和Leventhal归纳为闭经、多毛、肥胖及不孕四大病症,称之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S-L综合征)。PCOS患者的卵巢增大、白膜增厚、多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并伴有颗粒细胞黄素化。PCOS是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因素。PCOS的临床表型多样,目前病因不清,PCOS常表现家族群聚现象,提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患者常有同样月经不规律的母亲或者早秃的父亲;早秃是PCOS的男性表型,女性PCOS和男性早秃可能是由同一等位基因决定的;高雄激素血症和/或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家系成员同样患病的遗传特征;在不同诊断标准下作的家系分析研究经常提示PCOS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应用“单基因-变异表达模型”的研究却显示PCOS是由主基因变异并50%可遗传给后代。(摘自度娘)
通常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这种症状,但如何查明是否属于该症状的范畴呢,通常你可以考虑采取血液检测包括血糖、荷尔蒙水平和超声检验(B超彩超)。如果不幸发现是这种病,也不用担心,这种病是可以彻底治疗的,锻炼身体加强运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你还要做好服用激素类药物来克制病情的方法,如你所熟悉的,达英-35,比较温和一点的,安体舒通,常用的,环丙孕酮.
皮肤免疫系统:生理学上,过敏体质源于体内免疫反应的过激与免疫反应的不正当作用。如有些人受花粉影响会大面积爆发面部耀斑的症状。
2.3 临床系统药物分析与理疗
口服药物首先是杀死病菌,根除病源最有效也最快的方式了,但因根据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大部分口服型药物都会有一定副作用,临床反应多种从低到高。我这里推荐的大部分都是比较温和副作用在20%以下病人比例的药物分析:
A酸(视黄醇)
A酸是一类药物的统称,它应包括A醛,A醇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异维甲酸tretinoin(这也是最厉害副作用最大的A酸)。在网上就总能看到美容专家牛耳曾经推荐过的一种A酸——afirm,其实这是一种A醇(retinol),他是A酸的前驱物,在体内代谢可转化为trerinoin,相对来说它更加安全,当然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下,关于口服异维A酸的指征:
严重的结节性囊肿性痤疮及其变异形式
伴有瘢痕形成的炎性痤疮
对以下治疗没有效果的中度至重度的痤疮,采用联合疗法3个月,包 括全身应用四环素者
伴有严重心理压力的痤疮患者(毁容恐惧症)
革兰阴性菌毛囊炎
频繁复发的需要重复和长程全身应用抗生素者
由于某种原因想迅速痊愈的少数患者
系统维A酸治疗: 常用剂量为0.25-0.5/kg/d,为了减少副作用,剂量不应超过0.5/kg/d。疗程决定于患者的体重和每日所用的剂量。最小累积剂量是以60mg/kg为目标,但如果累积剂量达到60mg/kg尚未取得满意疗效时,可以增加至75mg/kg,。然而即使一度痤疮完全清除,在尚未达到60mg/kg时就停止使用异维A酸,则永久性治愈的几率会显著降低。也有所谓的冲击疗法,就是每月的最初7天,每天使用0.5g/kg,这种方法曾经在完成全疗程后仍然复发者、慢性、病程迁延和治疗抵抗的痤疮患者中有较好的疗效。
A酸疗效评估: a酸无疑是最有效的抗痤疮类药物,口服使用,有临床研究表明,三个月疗程内,使用0.1mg/kg(摄入量与人体质量比) A酸摄入量的治疗过程中痤疮部位有30%恢复,0.5mg摄入量的择优40%恢复,1mg则有70%恢复,而对于三组对比,在使用三个月之后仍然坚持疗程的临床病人则有90%回复率了。
A酸治疗的副作用:
致畸胎作用:治疗前一个月应严格避孕,直至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妊娠试验阴性。如果在治疗中怀孕的话,必须进行流产。
抑郁症状:有抑郁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用药要谨慎。一旦发生情绪波动或出现任何抑郁症状,应马上停药。
其他副作用:主要是皮肤粘膜干燥、暂时的痤疮加重。5%光敏感,关节肌肉疼痛,夜盲,重度脱发,血甘油三酯可能升高。治疗开始前进行肝功能和血脂检查,并在治疗一个月后复查。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能引起骨骺畸形,如骨质增生、脊髓韧带钙化、骨质疏松
异维A酸不要和四环素类药物同时应用,也不要系统应用皮质激素,因为两者有协同诱发颅内压升高的可能。
维胺脂也可以替代异维A酸,但口服吸收稍差,起效慢,副作用相对较轻。
抗生素
内服型抗生素类,但要考虑到其药代动力学的问题,如复方新诺明和甲硝唑可酌情使用,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宜选择。四环素口服吸收差,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敏感性低,第二代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赖甲四环素应优先选择,两者不宜互相替代。对系统性感染目前主要或常用的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则应注意避免选择。 通常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每日剂量为100-200mg,可以一次或分2次口服;四环素每日1.0g,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1.0g,分2次口服。疗程不少于6周,但不宜超过12周。
激素
1、雌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两大类;2、糖皮质激素
目前认为雄激素在痤疮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女性中重度痤疮患者,如果同时伴有雄激素水平过高、雄激素活动旺盛的表现(皮脂溢出、痤疮、多毛、雄激素源性脱发:缩写为SAHA)或存在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应及早应用雌孕激素治疗。对于迟发型痤疮及在月经期前痤疮明显加重的女性患者也可以考虑联合使用避孕药。美国FDA批准避孕药用于治疗15岁以上女性痤疮。
- 雌激素
a) 通过减少卵巢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的雄激素分泌 过多,同时刺激肝脏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合成(SABG),降低血清中活性雄激素的浓度,起到抗皮脂分泌作用。
b) 雌激素可以增加SHBG的量,减少游离睾酮的量
c) 雌激素有缩小皮脂腺的体积并抑制皮脂腺细胞内脂质合成的作用
- 孕激素
a) 为5α还原酶抑制剂,它可以通过负反馈抑制作用,使血浆中的睾酮和脱氢睾酮量降低
b) 可以抑制皮脂腺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转化睾酮的能力
c) 醋酸环丙孕酮还可以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
- 此外雌激素和孕激素还可以直接作用在毛囊皮脂腺,减少皮脂分泌和抑制粉刺生成。
药物的选择:
-
达英-35(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酚35ug):
在经期的第1天开始每天服用1粒,连用21天,停药7天,再次月经后重复用药21天,连用2-3个月后有效,疗程3-4月。对于皮脂溢出特别多的患者,常规避孕药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可以在口服达英-35的基础上,在月经周期的5-14天额外服用50-100mg的醋酸环丙氯地孕酮,疗效可以明显提高。不良反应有少量子宫出血、乳房胀痛、上腹部不适及面部发红、体重增加、深静脉血栓、出现黄褐斑等。
-
安体舒通:又称螺内酯,是醛固酮类化合物:
1. 竞争性抑制二氢睾酮与皮肤靶器官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其作用,抑制皮脂腺的生长和皮脂分泌 2. 抑制5α还原酶,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转换。推荐剂量是1-2mg/kg/d,疗程是3-6月。副作用是月经不调(发生几率与剂量呈正相关)、恶心、嗜睡、疲劳、头昏或头痛和高钙血症。孕妇禁用。不推荐男性患者使用,用后可能出现乳房发育。乳房胀痛等症状。
-
甲氰咪胍(西咪替丁):
有弱的抗雄激素作用,能竞争性阻断二氢睾酮与其受体结合,但不影响血清雄激素水平,从而抑制皮脂分泌。推荐剂量200mg/次,tid,疗程4-6周。
-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雄激素分泌、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口服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因为这些类型的痤疮往往和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短暂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起到免疫抑制及抗炎的作用。但应注意,糖皮质激素本身可以诱发痤疮。口服仅用于炎症较严重的患者,而且是小剂量、短期使用。
用法:
①暴发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维持4-6周,之后2周内逐渐减量,之后开始口服维A酸。
②聚合性痤疮或暴发性痤疮在口服维A酸治疗时出现病情加重,泼尼松20-30mg/d,持续2-3周,之后6周内逐渐减量;同时停用口服维A酸或减量至0.25mg/kg/d,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增加或减少剂量。
③泼尼松5mg/d或地塞米松0.375-0.75mg/d,每晚服用,可以抑制促肾上腺激素清晨的高分泌,抑制肾上腺和卵巢产生雄激素,好转后逐渐减量。对于在月经前加重的痤疮患者,可以在月经前10天开始用泼尼松5mg/d至月经来潮为止。Fisher等认为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抗炎作用,小剂量则有抗雄激素作用。
2.4 局部外用药物分析与理疗
2.5 其他理疗方法分析与理疗
外部的其他理疗方法包括激光、X光、擦皮法等物理性疗法,这种治疗对于根除表面症状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还可以用于除去痘痕、痘印。达到面部美容的效果。
-
光动力疗法(PDT)
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激活痤疮丙酸杆菌代谢的卟啉,通过光毒性反应、诱导细胞死亡以及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皮损自愈来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目前临床上使用单纯蓝光(415nm)、蓝光与红光(630nm)联合疗法以及红光+5-ALA疗法治疗各种寻常性痤疮。 治疗方案:每周治疗1-2次,蓝光能量为48J/cm2,红光为126 J/cm2,治疗4-8次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有轻微的瘙痒,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轻微脱屑,未发现有明显的副作用。实验证明光动力疗法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皮脂腺分泌、减少粉刺和炎性皮损数量、促进组织修复。
-
激光疗法
1450nm激光、强脉冲光(IPL)、脉冲染料激光和点阵激光是目前治疗痤疮及痤疮疤痕的有效方法之一,也可与药物联合治疗。1450nm激光是FDA批准用于痤疮治疗的激光。强脉冲光可以帮助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点阵激光对于痤疮疤痕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果酸疗法
果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毒无臭,渗透性强,作用安全,不破坏表皮屏障功能。果酸的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粘着性,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增强保湿功能。 果酸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其效果越好,但相对不良反应也越大。治疗方案:应用浓度20%、35%、50%、70%的果酸(羟基乙酸)治疗痤疮每2-4周一次,4次为一疗程。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具有不同程度减退,消退率20-61%。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疗效。
-
擦皮法
这是一种长周期的手术治疗方法,通常可以在医院完成,这也是最有效的祛除痘印、疤痕的方法。不过手术是长周期的,需要一至两个月疗程,并且治疗期间谨遵医嘱,另外主治医生的水平也很重要。。。
-
其他疗法
1) 粉刺挑除 这是目前粉刺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必需同时 使用药物治疗,从根本上抑制粉刺的产生和发展 2) 结节/囊肿内皮质激素注射 有助于炎症的迅速消除,是治疗较大的结节和囊肿非常有效的办法 3) 囊肿切开引流 对于非常大的囊肿,切开引流是避免日后皮损机化并形成疤痕的有效方法
2.6 痤疮的分级治疗、联合治疗以及维持治疗
-
分级治疗
1级:一般采用局部治疗。如果仅有粉刺,外用维A酸类制剂是最佳的选择。一些具有角质剥脱、溶解粉刺、抑制皮脂分泌、抗菌等作用的医学护肤品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来使用。
2级:通常采用1级痤疮的治疗方法,但对炎症性丘疹和脓疱较多,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疗。此类痤疮也可采用联合治疗,如口服抗生素加外用维A酸类制剂,加上蓝光、光动力、果酸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
3级:联合使用口服抗生素加上外用维A酸类制剂,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
对要求避孕的或有其他妇科指针的女性病人激素疗法的应用也有很好的效果。其他联合治疗方法也可以应用(如红蓝光、光动力疗法等)
联合治疗要注意四环素类和异维A酸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以及光敏感的产生。效果不佳者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对系统应用抗生素需要3个月以上者,加用过氧化苯甲酰这类不引起细菌耐药的抗菌制剂很有必要,可防止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4级:口服异维A酸是这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作一线治疗。对炎症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以先采用系统应用抗生素和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这些皮损明显改善后改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余下的囊肿和结节等皮损。也可试用上述第3级痤疮所使用的方法和本指南中介绍的联合治疗方法。
无论哪一级的痤疮,症状改善后的维持治疗都很重要的。维持治疗一般单独外用维A酸类制剂。 -
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的原则:
1) 口服抗生素应与局部外用维A酸联用应用,能作用于3种发病因素 2) 口服抗生素不应与局部抗生素联用(增加细菌耐药而不增加疗效) 3) 过氧化苯甲酰或局部用维A酸与口服抗生素联合使用,可降低耐药的发生 4) 当需要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时应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 5) 外用维A酸与过氧化苯甲酰联合应用时可以每隔日用一种药物或两种药物早晚交替使用。
-
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的重要性:
目前所有针对痤疮的治疗方法仅仅是抑制其发病过程,而不是治愈痤疮。因此,有必要在所有的治疗后进行维持治疗。在最初的系统治疗完成后,局部使用维A酸是维持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伴有炎症性损害时,可考虑联合应用过氧化苯甲酰。
维持治疗的必要性:
- 微粉刺是所有痤疮损害的早期病理过程
- 痤疮清除后微粉刺的形成过程是永久和持续的
- 避免微粉刺的形成具有预防效果
- 维A酸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预微粉刺的病理过程
维持治疗方案:
- 局部外用维A酸:是维持治疗的主要选择
- 维持治疗的时间:6-12个月
- 过氧化苯甲酰:与局部维A酸联合应用可降低抗生素治疗的耐药
- 第二线选择:壬二酸和水杨酸。
最后,对待痤疮,心态要端正,心理要阳光,只有在心理上战胜了它,才能正确的根治它,要知道痘痘不是伴随你一生的伴侣,人才是,有我在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向上的,下面是我的几句箴言,望你采纳:
1)有规律的生活
2)保持心理平衡
3)保持饮食平衡
4)注意清洁保养
5)不用手挤粉刺
6)投医专科专家
附注:
痤疮状发疹详细一览说明:
* Acne aestivalis夏季痤疮,季节性的粉刺,也就是热天才发,敏感型皮肤。
* Acne conglobata聚合性痤疮,大部分女性都是这种...
* Acne cosmetica化妆品性痤疮(过多的保湿剂多少对刺激其发展有影响,不过目前的化妆品质量越来越好,这样的症状也很罕见了)
* Acne fulminans暴发性痤疮,据说是聚合性痤疮治疗不当后产生的恶化效果,听起来就很恐怖的样子。。。
* Acne keloidalis nuchae(我也不知道叫什么)这种情况太小众了...
* Acne mechanica受力性痤疮,一般是物理性创伤引起的
* Acne medicamentosa (drug-induced acne) (e.g., steroid acne)药物刺激性痤疮
* Acne miliaris necrotica 不知道嘛玩意儿,反正你不是
* Acne necrotica不知所云
* Acne rosacea - a red rash predominantly on the face红斑痤疮(酒精或药物刺激,以及皮肤泛红引起的痤疮)
* Baby acne - a rash seen on the cheeks, chin, and forehead of infants小儿期发病的痤疮
* Blackheads 黑头~说实话不认识这玩意儿,但是查了下wiki发现我鼻子上蛮多这个的,据说是分泌过多的油脂和角蛋白氧化的产物,会堵塞毛孔。。。
* Chloracne 氯痤疮,这个算是化合物刺激引发的。。。据说乌克兰总理尤先科是这个毛病
* Excoriated acne 皮肤磨损性痤疮
* Halogen acne 对碘、溴、氯过敏,而生痤疮
* Infantile acne/Neonatal acne 新生儿痤疮 ~
* 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 这个狠了,红斑狼疮,免疫系统疾病,基本没得治。
* Occupational acne 职业性痤疮,一般人不大可能接触到有毒有害的过敏物质
* Oil acne 同上,一般人也不可能这么巧在加油站工作...
* Pomade acne 同上,又是这一系列。。。
* Tar acne 同上,没完了。。。
* Tropical acne 热带痤疮,如果你生活在赤道。恭喜亲你中奖了。
* Tycoon's cap - acne necrotica miliaris, a disease of the scalp 据说是那个不知道嘛玩意儿的又一种说法
* Pseudofolliculitis barbae (Acne keloidalis nuchae), a rash caused by shaving 多见于男性,由于长期刮胡子引起的....所以女生们安心吧
*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 chronic abscesses or boils of sweat glands and hair follicles; in the underarms, groin and buttocks, and under the breasts in women 这个比较严重了,汗腺炎,而且发病也不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