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妈与娃的第一次“小别离”
怀着娃的时候,正在热播电视剧《小别离》,最后几集看的泪眼婆娑,反复幻想今后我儿出国求学,跟我机场十八相送、依依不舍的桥段,那得是多么的五味杂陈呀……却不承想,不用等到十几年后满怀不舍、惴惴不安,如今7个半月的娃,就足以让你体验一把真实的“小别离”。
原本产假期间一直白天夜里的亲喂,等到上了班,变身“背奶一族”,每天中午吸出来背回家给娃留作第二天的口粮,晚上和夜里的那两顿依旧亲喂。但是呢,一方面上班后太忙又赶上夏天,怕身体有火,奶的质量不好;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太懒,中午时间懒得吸,慢慢的,奶越来越少,好在供应夜间那顿倒还绰绰有余。没想到上个周末,突然中暑上火发起了烧,嗓子红肿,咳嗽不断,外加nainai之前被小朋友新长出的两排小尖牙咬的血肉模糊,裂的口子一直没好利索,家人说索性吃些消炎药、退烧药,暂时断了母乳,不再亲喂。借着生病吃药,一来养养伤口,二来趁这个机会,试试能不能戒掉夜奶,让孩子学会睡整宿觉。
在这之前,我们也是仔细研究了各路大师的书籍、文章,大部分都指出,添加辅食之后,孩子不会像光喝奶的时候那样容易饿,应该培养锻炼他养成睡长觉的习惯。另外,生长激素只在深度睡眠中分泌,如果总是夜醒喝奶,确实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基于以上种种,我们决定,试一试断奶!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这句话真不是空穴来风,谁能想到7个半月的小娃娃,竟然有这么大的“轴劲儿”,一次断奶就把家里三个大人熬得晕头转向、手足无措……
措施第一步:夜里和姥姥睡。首先入睡极为困难,一度自己吃饱了玩着玩着就能睡的小勤奋,好像知道了夜里不能吃nainai,使劲熬着闹着,即使困得睁不开眼也坚决拒绝入睡,动不动就嘤嘤的哭闹。好容易抱着、哄着、拍着,睡不到两个小时,就哭着醒来,手脚乱踹,闭眼疯哭。措施第二步:哭闹不止,爸爸来哄。姥姥哄不着败下阵来,爸爸赶紧出马。往嘴里塞奶嘴——不吃,直接扔出八丈远;给喝几口水——喝是喝,喝完一推瓶子,哭得更有劲儿了;抱拍走动、嘴里念咒“吃奶嘴、睡觉觉”,直接被娃一掌糊在脸上,打了个正着……措施第三步:冲好奶粉,救救急。眼瞅着这闹了快一个多小时,应该也有点儿小饿了,要不试试拿奶瓶忽悠一下?怼进嘴里,嘬了一口,质感不对呀……娃眉头一皱小眼一睁,嘿,敢骗我,嚎啕大哭直接就清醒了,不睡啦!
三部曲结束,娃依旧在哭,姥姥和爸爸完全没了招……小娃哭的撕心裂肺,当妈的在隔离房间,听的是真真切切、满心不忍。俩人还打算再接再厉继续斗争,我却首先败下阵来,偷偷站在屋门口往里看——得,不知道是我的说话声儿让他听见了,还是心有灵犀,这娃愣是瞬间不哭了,睁眼看着我,满脸委屈和不理解,小手使劲朝我挥舞。但吃了药,也不能喂呀,干着急没办法,见我不过来,小勤奋又开始大哭不止,边哭边偷眼看我。好嘛,娃在屋里哭我在屋外哭,这感觉可真不亚于“十八相送”……
最终,娃哭累了,哼哼唧唧不依不饶地抱着姥姥的胳膊睡着了。我这个当妈的,却怎么也睡不着,干瞪眼回想着这7个多月每晚夜醒无数次、被小家伙折腾的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nainai被咬到鲜血淋漓,那些钻心的疼、无比的困、疲惫到崩溃的一个个瞬间,都比不上现在怀里的空落落和刚刚娃那阵阵声嘶力竭的大哭。虽然他就睡在隔壁,但从生理到心理,却感觉分开了很久很久……后来,每隔一个多小时,上面的“暴风骤雨”就再次重复一遍,反反复复直到天蒙蒙亮,大人孩子都精疲力尽,断奶这件事,注定是失败!
不敢再生病、不愿再吃药、拼命多喝水……当妈以后,仿佛真的全凭一口仙气儿,身体不适在巨大的“需求”下,竟然迅速调整好了,虽然nainai依旧咧着口儿,每嘬一下都恰似“上酷刑”,但只要抱他入怀,看着他大口大口使劲地嘬着、小手紧紧搂着,满足的小脸向上仰着头,时不时就笑着看你一眼,就一切都无所谓了,做什么牺牲,都值! 母亲和孩子最紧密的连接,仿佛就在这一口口的猛嘬之中。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乳汁,还有与生俱来的爱与保护欲;他吸进去的也不仅仅是奶水,而是妈妈熟悉的味道、气息还有抵抗外界不安因素的满满安全感,在这个巨大的陌生世界里,妈妈的臂弯这个小小空间,是他唯一信赖的温暖地带。
从不再赖在怀里吃奶,到一步步学会站立行走,变成风一般的男子/女子;从开始独立上幼儿园,到长大成人后背井离乡的求学、工作;从干什么都要拽着妈妈的衣角,到头也不回地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也许,父母与孩子,注定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小别离”。一次次的别离伴随着一步步的成长,虽然过程中有不舍、有失落,但能看到孩子成长的蜕变,为人父母者,应该更多是欣慰吧!告诉自己,在孩子有能力离开你的时候,别羁绊他,放手让他拼——在孩子还是个奶娃娃的时候,放弃那些育儿书上不切实际的理念,该嘬还是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