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狼牙山
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有横竖的线条,很像棋盘,人称棋盘坨。相传,两位古代仙人张国老和铁拐李曾在此下棋,“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孙子郎山君因巫蛊之乱,远遁此山避难,故名郎山。因郎与狼谐音,亦称狼山。
其实,真正让狼牙山名声大震的,不是仙人下棋,也不是郎山君避难,而是八路军的五壮士。五壮士的感人事迹发生在保定的易县。写到此,我忽然就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想到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易县慷慨悲歌之士似乎更多。那条日夜流淌的易水河,冲出了多少从容赴死的勇士;那座巍峨耸立的狼牙山,走来了多少为国献身的英雄。
祖国的大好河山中,让我怀有某种敬意的有不少地方,比如承德的塞罕坝,我敬佩塞罕坝人战天斗地,从一棵树变成百万林的“塞罕坝精神”;再比如秦皇岛的山海关,我惊叹于雄关地势之险要,不愧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但是,对狼牙山不仅是敬意,而是敬畏了。
狼牙山不仅涌现出了舍身跳崖的五壮士,还走出了不少名扬天下的将军。比如开国上将杨成武,抗战时期曾任晋察冀一分区司令员,主要活动区域就在狼牙山一带。杨司令的夫人赵志珍就是本地人。据说,杨成武和赵志珍的恋爱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杨成武对赵志珍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便给赵志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有些话要对你说,现在就让我们拉起手来,做一对异性朋友吧。同意吧,等待你的回答。是不是像司令员在下命令呢?
狼牙山里有一位李圆通老道,曾帮助八路军坚壁了不少物资,并和杨司令员成了朋友。杨成武将军回忆说:在反“扫荡”前,我们不少被服和装具送上狼牙山,都是在他热心帮助下坚壁到秘密山洞里的。在异族入侵,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连出家人也都挺身而起,毅然投入保卫中华民族的斗争,成了我们的亲密朋友,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和感慨的事啊!
我第一次爬狼牙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会儿还在保定一所高校上学。记得,当时去狼牙山的路很不好走,我们租乘的公交车在离狼牙山很远的地方就停下了。下车后,大家凑到一起,在公共汽车旁边照了合影。我们徒步经过一个小山村时,在村口遇到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看年龄也就六七岁的样子,像是姐弟俩。我让他们站到一个土坡上,给他们留了照。相片是黑白的,两位山里娃腼腆中带着兴奋。看的出,他们很可能是第一次照相。在随后举办的登山摄影展中,我给这张照片取名为“山村的孩子”。
在山脚下,看到一眼正往外溢水的山泉。泉眼不大,但水清见底。我蹲在泉眼旁,用手捧了几捧泉水喝,立时便有身轻气爽的感觉。大家在泉水旁小憩后便开始爬山。事前,我们团支部已做了安排,两个同学做先导,主要负责探明路况;两个同学在中间,主要负责前后联络;两个同学为后队,主要负责掉队接收。我和另一个男同学是后队,走在最后。
狼牙山确实是幽奇险峻,峰峦迭起,状如狼牙。我抬头仰望,只见那山间的小路时隐时现,藏在荒草杂树和乱石之中。据当地老乡说,从山脚爬到山顶的棋盘坨,年轻力壮的也要三四个小时。然而,同学们兴致很高,一边走还一边唱歌。忽然,有位女同学带头唱起了“满山的松树青又青,满山的翠竹根连根”的共大赞歌,大家都跟着唱起来。
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了让人望而生畏的“闫王鼻子”。当时的狼牙山完全是原始状态,登山途中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闫王鼻子”乱石突兀,山路崎岖,险峻异常。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再次叮嘱大家一定要小心,并让几个男同学在途中保护。同学们相互搀扶,相互鼓励着,很快就把“闫王鼻子”甩到身后。
过了“闫王鼻子”,再往上没多远就是主峰棋盘坨了,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就建造于此。
走到近前,我们看到,五壮士纪念碑的汉白玉栏杆已有所损坏,据说是文革时期造反派给破坏的。我们拿出共青团的团旗,在五壮士纪念碑下展开,又给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和花篮。然后,全体同学站在纪念碑下,面朝团旗,举手宣誓:继承先烈遗志,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离纪念碑十几米的地方就是五壮士跳崖处。这个悬崖如刀削斧剁一般,深不见底。在悬崖旁,我仿佛听到了五壮士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仿佛看到了五壮士在义无反顾地纵身而跳!请记住这一天吧:1941年9月25日;请记住英雄们的名字吧: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下山时,回首而望,五壮士纪念碑高高耸立,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巍峨壮丽。忽然,五壮士似乎从纪念碑里走了出来,朝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我也向他们挥了挥手,心里说着,再见了,民族的勇士;再见了,英雄的狼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