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影旅行作品

什刹海冬日暖阳之眷

2020-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子端端
什刹海

也许是年前的一场大雪,什刹海已结上厚厚的冰层。一眼望去,没有轻风吹拂微波荡漾的水面,海面已晶莹冰清,变成了冰上运动的地方。寒冷的冬日,整座城市人迹稀少,平添了几分寒意。

什刹海 后海

周围的商店、酒吧关门闭户,望向冰上玩耍的人群欢快热闹着,才感觉到一丝丝的年味儿。

冬日阳光照着树梢,映在石柱上,把周围染成一片金色烂漫,流淌在心田暖暖的驱散着寒意。

恭王府

追着冬日暖阳的影子,漫步走进了柳荫街。柳荫街南北走向,北面和后海南沿相连,东有恭王府,西侧有涛贝勒府,南近郭沫若故居。有道是“一个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所以特地前来寻史觅迹,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景点都关闭了,恭王府也不例外。


醇王府

这座红色宅子,位于后海北沿。作为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成为它的主人后,宅子因此得名“醇王府”。宅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初,它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到衰亡的进程,承载丰厚。令人尤为瞻目的是醇王府花园,也是宋庆龄的故居。以往都对外开放,因为疫情而关闭,无法亲眼目睹那“松柏苍翠,绿草如茵,一弯碧水园中流淌而过,亭台楼阁,分布于湖水沿岸,恬静清幽”之美景,颇为遗憾。

在通州区西海北岸的院落,夹杂着一座古庙-三官庙。

三官庙

这座三官庙始建于清代,历代帝王对三官都非常推崇。道教称“天、地、水”官为三官。古时候通州遍地皇庄官厂,贪官污吏横行,城乡的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祈求天、地、水官赐福、赦罪、解厄,为顺应民心,遂于通州新城南水关侧建了一座三官庙,庙坐东朝西,在西海之北沿,凡三官庙均建于河湖之畔。这一历史文化一直沿袭至今,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三官庙。

银锭桥

沿着西海、前海到后海方向,远远望去,银锭桥连接着前海与后海,站在银锭桥上可遥望西山。过了银锭桥,便是后海。

银锭桥胡同北起后海南沿,因着北端有著名的银锭桥故而得名。

胡同9号是海潮庵,又称为“海潮观音禅林”。相传建于明嘉靖年,由于风水极佳,历来是权贵争据之地。

有文字记载海潮庵的园子:“东过而春夏烟绿,秋冬雨云黄者,稻田也。北过烟树,亿万家甍,烟缕上面白云横。西接西山,层层弯弯,晓青暮紫,近如可攀。”

海潮庵随着改朝换代逐渐荒废,现已为民居。可见银锭桥胡同风水非同一般,如今寸土寸金,自然也是非富即贵所居之地。

这是银锭桥胡同18号,门面装饰尤为精致,看得出主人颇花心思。最显眼的是门前两旁的抱鼓石。

抱鼓石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一般位于四合院大宅门入口。圆鼓形,在石座承托上,形如抱鼓,故此得名,一般分为螺蚌和如意两种形态,鼓顶的狮子是龙生九子之一椒图。抱鼓石是中国古老宅门“非富即贵”的门第符号,它标志着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古代也作为联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参照物。古人对宅门是非常重视的,它既是宅院出入口,也是主人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门面。

这座宅门的门簪与整个门的装饰是非常精巧和谐的。

门簪在汉代已经出现,一是起着固定门扇的作用;二是装饰美观;三是讲究门面意头。一般外部做成圆柱形或六方、六角圆柱形。上面雕刻或描绘着花纹图案,一般以四季花卉为多。小门户的有两个,大宅门有四个,四枚的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也有吉祥字样的。

这家宅门门簪上是“吉祥如意”四字,门扇底部和上部、屋檐瓦顶、门额均以如意花纹装饰,整体的装饰风格都突出“如意”的主题。

兽形门环以作驱妖避邪,这家是狮头型门环,线条柔和又有气势,也与如意花纹风格和谐。

望向不远处的宅门,上面是两个门簪的,门环和抱鼓石的形态也不一样。

历史文化的余温在巷子里面飘荡着,在冬日里如洒在身上的暖阳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