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73
要写作便须读书。
老舍先生说他的作品里,永远不会有浪漫。他有一点点天赋的幽默之感,又搭上贫寒出身,所以会由世态与人情中看出那可怜又可笑的地方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昼夜地读小说,读的多了,就知道一些形式,而后也就能把内容放到最合适的形式里去。
读书而外,一个作家还须熟读社会人生。因为他读了人力车夫的生活,才能写出《骆驼祥子》。看别人怎么生活,能够丰富我们对人的了解。可是,只有自己也去生活,对人的了解才会深刻。
所谓生活,不是闭户读书,埋首写作,永远不关心身外事,而是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文学知识与写作技巧,就能写了,会写了。
同是用普通的语言,怎么有人写的好,有人写的坏呢?
这是因为有的人的普通言语不是泛泛地写出来的,而是用很深的思想、感情写出来的,是从心里掏出来的,所以就写的好。
要老老实实先把话写清楚了,然后再要求生动。要少用修辞,非到不用不可的时候才用。要知道,不用任何形容,只是清清楚楚写下来的文章,而且写的好,就是最大的本事,真正的工夫。如王维的“隔㸢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没有任何形容,就那么直接说出来了。没有形容雪,可使我们看到了雪的全景。再看韩愈写的雪,就没有王维写的有气魄。他这么写:“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这是很用心写的,用心形容的,但是不好。王维是一语把整个的自然景象都写出来,而韩愈只是琐碎的刻画,没有多少诗意。
所以,在写东西的时候,要少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修辞,要是真看明白了一件事,就能一针见血地把它写出来,写得简练有力。
语言须配合内容,要描写一个个性强的人,就用强烈的文字写,不是写什么都是那一套,没有一点变化,也就不能感动人。文字是工具,要它干什么就干什么。
再说对话,要深入人物心中去,找到生活中必定如此说的那些话。沉默也有效果,有时比说话更有力量。譬如一个人在办公室接到电话,知道自己的小孩死了,当时是说不出话来的。又譬如一个人老远地回家,看到父亲死了,他只能喊出一声“爹”,就哭起来。
无论写什么,没有彻底了解,就写不出。老舍先生说他在写作时,拼命想这个人物是怎么思想的,他有什么感情,他该说什么话,这样,就可以少用词汇,少用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