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所思
幸福日志2022-11-08 周二 多云
立冬了,天气日复一日的寒冷,阳光再也不是人们在盛夏时唯恐避之不及的,而是仿佛虔诚祈祷降临周身的“金子”。经历弃考,我也仿佛掉进一个黑窟窿,在冬天里沉默冰冷,放弃的滋味真是不好受甚至令人厌恶。
还不到三十五岁,今天被两个超市小伙喊做“阿姨”,被孩子叫也叫算了,但是是被比你高的小伙喊,内心是很抵触的,自认为还是个少女。但是这过去的十年自认为是自己成长改变最多的十年,特别最近几年,思考的比说的做的要多,更多的时候是沉默不语,不参与,只对家人和一两个交心的朋友坦诚自己内心和过往,或者只和自己的内心交心,无论工作、生活还是社交。其实更多地用心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看,不需要多言甚至去争辩来展示自己,证明自己,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就能了然于心。
当我不去说,甚至刻意回避转换话题,邻居里有些阿姨一直对我很好奇和狐疑,我对孩子的教育做出的选择,我对生活做出的选择,比如给孩子晚一年入学,父母和爷奶都在还送去午托,不去山南买房,给公婆买房,总是令人大跌眼镜的不一样的做法,想打探出我应该有很多不平顺的蛛丝马迹,但是发现我总是稳操胜券,不仅孩子管理得很好,生活也是有条不紊,即使被楼下阿姨黑出“坏名声”,也不辩解不回应就是自始至终如一的微笑。生活是活给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我的生活只给我的爱人、我的家人还有我的植物,当然阅读是更不能舍弃的,甚至她是幸福生活的必需品。我极度不愿意看到我的生活就是一日三餐地活着,然后无聊地刷着手机,买买买,一叶障目,就像《人生海海》写的“村里的人大字不识,心里也是乌漆墨黑”。特别是年老了,更是仗着自己年长的岁数而不是年长的智慧去教人。
最近阅读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是认识的一个同样爱书志同道合的妈妈送的,这年代都说看书的很少了,可是很幸运我的身边聚集的大部分是爱看书或者即使不看书但是生活让他们饱含智慧的朋友。
这本书行至大半,男女主角都已衰老,这份爱情依然无望,五十几年了,让人不得不倒吸一口凉气,无果、绝望的爱情真能持续五十几年。我是中年读到这本书,总是懊悔年轻的时候读书太少,可是如果这本书真的放到二十几岁,没有这十年的恋爱、结婚生子,真的能理解吗?就像当初读胡塞尔的《追风筝的人》和余华的《活着》,那种从内到外醍醐灌顶的震撼依然在心里涤荡,冲刷着你的心。不同的年龄读书应该也有不一样的味道。
所以这本书刷完了,一定要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另一本著作《百年孤独》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