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7章:说服

2021-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力133338

只要有语言存在,就会有说服的成分在,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在人类的工作中写到:轻信和盲从,无论是旧教条还是新宣传,依然是支配人类心灵的弱点。你想要改变他人吗?你想要让他人认同你吗?你想要让他人听你的指挥吗?这里面恐怕都离不开说服的力量。

一、说服的途径

中心路径:

关注论据基于逻辑。当人们关注于某个问题,并且对其做出积极思考的时候,当人们自然而然的分析或者卷入问题时,这种系统性的或者中心路径的说服就发生了。中心路径的说服经过深思熟虑更为深刻,因此更加持久,也更有可能改变行为。

外周路径:

如果问题没有引发个体作出系统的思考,个体只是根据其方法或者偶然的线索,从某项论断时说服会通过速度更快的外周路径发生。外周路径基于感觉而非逻辑是内隐的、自动的

二、说服的要素

说服者:

说服者即信息的传达方必须可信度高,因为可信度高会让人觉知道它的专业性,有信赖感。说服者的吸引力与喜好也会对被说服的人产生影响,利用明星代言就是这个道理。

6个说服的原则如图:

说服内容:

说服的时候是说服的内容重要还是说服者的情感重要呢?答案取决于说服的对象。有良好教育背景,或者善于分析思辨的人,更容易接受理性的说服,有思想和积极参与的说服对象,会选择中心路径。。而不感兴趣的说服对象,则会选择外周路径,他们更可能受自己对说服者的喜好影响。如果说服的对象心情愉快,信息的说服力就会更强,这就是好心情效应。如果说服信息能引发说服对象的消极情绪反应,说服效果也是有效的,这就是唤起恐惧效应。比如当我们劝人们少抽烟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唤起对方恐惧的情绪,那么就会更有说服力。

如果你想要说服一个人少饮酒少抽烟,那么不妨多让他去看一些因抽烟喝酒而死亡的人,这种说服力是最强烈的。

普及一下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如果两种信息接连出现,并且接受者要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反应,那么最先出现的信息最有力,这就是首因效应,如果两种信息在时间上是分离的,而要求接受者在第2种信息出现后立即反应,那么第2种信息最有利,这就是近因效应。

说服渠道

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个人与媒体的影响。

说服对象

年龄: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是世界观定型的重要时期,部分原因在于此阶段的经历,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和持久的印象。

慎思:如果你不想遭人反驳,请勿引起对方警觉,这就是避免打草惊蛇。比如一位女士,如果想说服她的丈夫不去沾花惹草,那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让丈夫对她说的话引起警觉,不让丈夫觉察到他的意图。

抵制邪教说服的方法

我们该如何抵制说服呢?

1首先公布自己的立场

2温和的攻击可以起到免疫的作用,是个体对可能到来的更强烈的攻击做好反驳的准备。

这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加强现有态度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其发出挑战,当然这种挑战的强度必须始终不至于颠覆自己已有的观点。

学心理学是有这个过程的,刚开始学的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攻击,有经验的老师会在大家刚开始入门的时候,给大家打预防针,温和提出一些对学习心理学的反驳意见,让大家做好反驳的准备。当然这种反驳不见得是攻击,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反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