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读后感

2021-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李白马

根据工作的原因,最近接触到了政府扶贫的一些项目。关于扶贫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以下是了解到的扶贫标准

脱贫标准

扶贫标准有两大指标:年纯收入标准指标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指标。

年纯收入标准指标

我国最新的脱贫年纯收入指标为年人均纯收入2855元,该标准系2015年发布。

2855元的标准是我国目前的最低扶贫标准。各省可根据实际制定高于这个标准的地方扶贫标准。目前有12个省市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一般在4000元左右,高的到了6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我国一共六次制定和发布扶贫标准收入数字,分别是:

198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国家扶贫标准,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6元,

2000年,625元,2001年,865元,2010年,1274元,2011年,2300元,2015年,2855元。

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1.9美元的国际极端贫困标准。

“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指标

两不愁:吃穿不愁

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幛。

当然脱贫并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这是世界的一个大难题。看完《贫穷的本质》,我对贫穷有了新的认识。

本书用三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来解决贫穷问题。

第一,扶贫之所以难,就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反馈机制,所以更需要去仔细考察穷人的真实需求,这是扶贫的第一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一般人概念里,真正的穷人,就是那些吃不饱饭的人。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曾发表了一份声明,说全球超过10亿人正在挨饿。穷人吃不饱饭,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就不能胜任体力活,而干不了活儿就导致他更穷。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书里叫做“贫穷陷阱”。

全球花了那么多资金来赞助贫困人口粮食,但是效果不明显,这里就涉及一个关于援助或者慈善工作的根本性难题:缺乏反馈机制。

正确的食物援助,不是大量提供便宜的粮食,而是针对孕妇和儿童发放高营养的强化食品,为学龄儿童提供膳食均衡的营养餐,给他们进行系统化的抗蠕虫预防,等等。

第二,认知并不等于行动,扶贫工作不但需要告诉穷人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而且必须设计激励机制,去帮助穷人改变行为模式。

很多医疗援助之所以无效,就是因为人们在“知道”与“行动”之间,往往还隔着一条鸿沟。有效的医疗援助,不仅仅需要告诉人们什么是正确的事,更重要的,是要设计一套激励机制,帮助人们更容易地采取行动。

第三,帮助大多数穷人脱贫的最好方式,不是借钱给他们做生意,而是给他们提供一份稳定的好工作。

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才能的人,都是少数。对大多数穷人来说,帮助他们脱贫的最好方式,不是借钱给他们做生意,而是给他们提供一份稳定的好工作。什么是稳定的好工作?比如制造业工人。作者观察到,如果一个村庄里有工厂,能稳定雇佣村里的劳动力,那么这个村子的面貌就会变得大不一样。对于这些成为工人的村民来说,不仅仅是得到一份稳定收入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让他们对未来产生了一种控制感,从而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

希望这本书也是在提醒自己努力工作,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为这个社会做一点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