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城记·城市印象旅行·在路上游记

夏日冰城印象

2017-08-20  本文已影响17人  逍遥女大侠

​告别了飞机上旁边坐着的哈尔滨大妈,我抿了抿讲到干涩的嘴唇,出了机场就找了个超市买了瓶格瓦斯。

哈尔滨人忒能聊了。从我在看的一本书,阿姨就跟我开始聊新兴行业,继而聊到大学专业选择,聊到大妈家儿子的职业规划,聊到了大城市的生存,一路聊到了人生自立。。。。

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了口干舌燥的哈尔滨之旅。

哈尔滨口味真重,吃得咸,又油又咸。

这种咸是钻舌头的咸,又放的重手,导致我几乎每顿饭都得另外要碗水来涮菜。不是矫情,是想到就这么吃下去之后一整天被齁得灌水都解决不了的滋味,就实在是吞不下喉。

无论是酱排骨还是大拌菜,烧烤还是炒素,一律像是盐不要钱一般的放。吃了3日我便只能用白开水涮菜,却发现这咸是透进肉丝里的咸,洗都洗不净。哈尔滨闻名的红肠,满怀期待的吃了两片,被咸得分不清东南西北、、

哈尔滨人真能吃烧烤

这撸串儿的劲头大概跟上海吃小龙虾的热情不相上下。

有次晚饭吃的多了,跟同事几个从4km外的热闹小区走回偏僻处的住宿宾馆,一路荒凉得忧心遇见打劫的遇见弄鬼的,却还能偶遇好几处开着车到荒郊野外黑灯瞎火地儿来架起架子烤烧烤的。

这执着,甚是感人……

哈尔滨蘸饺子的生蒜汁很香。

有的加点香酱油,有的加点盐或者什么,磨的碎碎的,打发成细泡状,夹了饺子,在碟中一滚。香。即便不爱吃生蒜,也会觉得这口辛辣很是到位。

哈尔滨的圣女果不叫圣女果

,无论黄的红的,一律叫着柿子。。。

初到哈尔滨,在网上订水果,看到菜单里黄姑娘柿子、花生柿子之类名字,以为新奇。到送货上门,才一声哀叹:“都是西红柿嗦?”

哈尔滨的杏

长的很是好看,黄里飘红,红里泛着绒绒的毛丝,桃不像桃,李不像李,但口感却是足够软糯的,味道也比在南方常吃到的更甜一些,惹人喜爱。

哈尔滨软糯的不只是杏,当地的甜瓜软糯更甚一掰,没有听到清脆的嘎吱声,手上的瓜咧着嘴,一幅能用勺子刮下来当冰沙吃的模样,远远就能闻到香。本地的朋友说:“你可多吃点,这瓜就在这边能吃到这么糯的,你回到上海那边找不见。”别说,回程还真看得好多把它当做特产拎上飞机的人。

来到哈尔滨不能不提秋林格瓦斯。

早先在娃哈哈出了格瓦斯的时候,作为老牌子秋林格瓦斯曾经也在东北之外的地盘火了一把,后来网络又有五大难喝饮料排行榜,其实秋林格瓦斯并不陌生,来到东北也并不会特别好喝或难喝,倒是其酿造原料大列巴面包,老铁们可千万别一时冲动买来吃了,是真的大,也是真的难吃。

△对,比我的脸还要大

秋林除了格瓦斯,红肠也很是有名。

而后你会发现,有的店名,叫着秋林食品,有的叫着秋林·里道斯食品,长的很是相像。问了一番非一家,但倒推历史,两家确实有渊源,因秋林集团的业务分合,命脉剥离。我关注的不甚仔细,做了一番攻略,结论便是:买红肠,到秋林里道斯;买点心,到秋林食品。


哈尔滨看戏的地儿真多。

二人转是作为特色被推荐观看。刘老根大舞台听上去名气甚大,但是本地司机却推荐去新闻社看更有味道。二人转是茶余饭后听的插科打诨,开场总是很晚,晚上7点多近8点,看完都要10点了。

中央大街上的中央商城门外就是一个巨大的屏幕在放电影,夜幕下人来人往,停驻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仰头站着看着偶尔还侃着。

关东古巷的大戏台下,一早就有人抢着板凳坐着,有趣的节目人渐渐多了,无聊的节目没多一会儿人就稀稀拉拉,立竿见影,偶有一两个个小丫头片子,凑到台前去看了,还无人般随乐而舞,甚是有趣。

老道外街上的星熠社一场相声门票20元,观众甚少,演员却依然用足力气,台下空调很冷,台上演员却依旧额头微汗。

认真说起哈尔滨玩的,在夏日的选择实在是有些少,每每打听,当地人总是说了几个便惋惜一叹:“哈尔滨冬天好玩,你冬天再来!”

毕竟哈尔滨的冰灯节,名气在外!

其实,夏日也还好啊……

中午热个畅快,早晚凉的惬意!相比上海如蒸笼一般不分昼夜的闷热,这气候还真是让人留恋呢!

至于景色印象么,我边想边走神,抬头又一次被哈尔滨的天空美呆,突然觉得,对于从南方过来的人,留在脑海忘不了的印象,会是那随处可见的蓝天和大朵大朵的云飘飘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