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写了一本书,名曰∶《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在这本书中,樊登先生指出读书能够了解自己,认识未来,精进生活,并分别在这三个框架下,提炼了一些著名书籍中的核心观点,像《我的情绪为什么会被别人所左右》,《未来简史》,《指数型组织》等等,但樊登先生的这本书,大都是这些畅销书,核心观点的集合体,我并没有看到多少,樊登先生个人的原创思想。
当然,在今天这个时代,谈思想原创,似乎会引起诸多争议,就如同很多人批判,罗振宇先生,讲述的知识是,纯粹属于二手,而罗振宇先生,却认为没有什么一手,二手知识之分,还有北大两位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先生和汪丁丁先生关于一流知识之争等等,在知识付费时代,关于知识的定义,以及对知识的认知,都存在着多元化的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8249479/b3d2da709feb94a1.jpg)
在我普通的生命历程中,如果按正常的发展轨迹,可能我几乎很难去感受到,阅读的美感和知识的魅力。直到读到南怀瑾先生的书,让我突然之间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品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南怀瑾先生的书,口语化的表达,使他的书通俗易懂,让人很容易就能够吸收理解这些书的思想要义,并进一步增强我们对这些书的理解力。
但南怀瑾先生自己也讲过,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原因在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由于大力推行白话文,又不重视文言文的缘由,我们普通人,很难通过文言文这个钥匙,去切入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了。比方说∶像南怀瑾先生自己写的第一本书,半文言文著作《禅海蠡测》,和他的畅销书白话讲述《论语别裁》这两本书,同样都是南怀瑾先生的得意之作,但读者却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后者读者远超前者,所以从思想传播的影响力角度分析,这本《论语别裁》社会价值意义更大。
还有之前讲《论语》,讲《庄子》,火极一时的于丹女士,很多人批判她讲述的观点,披着孔子和庄子的观点,兜售自己的思想观念,很多解读,不合原文意思,每段话存在鸡汤堆彻等等,但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都无关紧要,他们需要这样个性化现代化的一种解读,让自己能够借助这一途径,去感知这些早已经飘散了的高贵灵魂的信号。
罗振宇先生,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让我心里特别触动,他曾经在公众号卖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收货地址,曾经就看到贵州毕节这个地区,有个人买了一本《哈佛经济学》,贵州毕节这个地区,属于贫困地区,像买这本书的人也可能,只是一个超市老板,有人就可能会说∶一个超市老板看这种书有用吗?读不读得懂啊?但你换个角度,难道你不觉得他们的生命,从此多了一种可能性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8249479/1dd9bdcd8834b7bb.jpg)
在这个时代,消费者有能力去,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消费的东西,哪怕是所谓的高雅的艺术,我从不觉得,许多去欣赏艺术的人,真的懂艺术,理解艺术,但他们需要这种审美的体验,需要去触达那些,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社会需要提供这样的平台,也需要这样的人,指引大众去触达这些东西。
读这本书,其实也就会明白几点,首先这个时代,或许思想传播和思想原创同等重要,所以需要一群思想传播者,来架起普通人和高手的桥梁,第二,终身学习者,有个共同点,就是读书。
第三,好奇心不死,读书不止,真的爱上读书,就会上瘾,一辈子都摆脱不掉。第四,听人解读只是,我们读书入门的一个简易法门,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深入阅读经典书籍,才能获得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