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饮流年凡人闲文!傅申1980。今日圭收藏集

不识人间烟火

2020-08-30  本文已影响0人  凤城笔者

  我们这短暂的一生,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东方与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和也见证了人的聚散。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食物多半是思念故土的味道,是留恋童年的味道,还是那牵挂的味道。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丰县人的一天从早晨的一个包子,一根油条,一碗热腾腾的白粥开始了。走进小江南里一股浓浓的生煎包味扑面而来,人们忙忙碌碌的排着队来买包子。生煎包两面金黄,外酥里嫩,吃上一口仿佛回味无穷。一碗热粥,一个生煎包就是新的一天。

“来,让一下包子出笼了!”

南京灌汤包,刚出炉。忙碌的阿姨从蒸笼里快速的取下,熟练的功夫包子装进袋子里,然后递给顾客们。看似那熟练的技巧,不知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练成的。白白嫩嫩的灌汤包,外观看起来像是婴儿的脸庞,灌汤包入口香甜可口,甜咸适宜,油而不腻,吃后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气灶火。

近午时,风鸣金街的小吃街也别有一番风味。

麻辣鲜香,顺滑入口的老爹过桥米线,一碗鲜香的米线食材五花八门,但吃起来感觉美味无穷。我最喜欢吃丫小鲜的鸭血粉丝,经过几个小时煲制的老鸭汤再加上丝滑的粉丝,特别的好喝。正因食材与食材之间的邂逅,加上工艺的磨合才让食物有更高的价值与美味。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起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一道美食的背后都会有它相对的付出,切菜,洗菜,烹饪最后那极致佳肴才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正宗不是对美食的褒奖,而是对天然食材的一种见证。食材的获得,需要超长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这样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大山。

  世代的蜕变,人们的迁徙。食材,香料,烹饪工艺,随着时代而渐渐的改变,从古至今成为了中国历史无法改写的一部分。

  午后,阳光明媚,一切仿佛散发着温柔的气息。来乌茶邦喝上一口午时金桂,茶中苦涩略带一点微甜,读上一本名著,或是叫上好友来一个完美的下午茶,一起谈笑风生。要么去点一杯研磨时光咖啡的卡布奇诺,在和家人们吃一个披萨。一个完美的午后充满着幸福与甜蜜。

  每一种食材都值得我们去尊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我们应该去珍惜每一种食物,他们或许遥远的高山大海,或许是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在这个繁华,喧闹的时代里,每一个人经历的境遇不同或喜悦,或悲伤,中国人总会把情绪藏在美食里,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上。人如其食,食物的酸甜苦辣,就仿佛像人一生的经历一样。

  落日余晖,晚霞渐染。一道到半血残阳,漂浮在凤鸣塔上空。忙碌的人们才卸下工作的负担,回归于家庭。这时是彭记卤菜前门庭若市,家里来客人了,或是自己不想下厨做饭。去买一份素拼,或熟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几十种小菜任你挑选,老板以微笑面对每一位顾客。一丝不苟的去调制每一道菜品,以认真,严谨的方式去做才是对菜品的尊重,对顾客的尊重。

    家,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是生命中最初的起点,人的这一生仿佛都在寻找回家的路上。家里有母亲包的饺子,有父亲做的佳肴,有妻子煲制的味道。在那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承载着中国式的人生。

  晚霞渐渐褪去鲜艳的色彩,夜慢慢的降临在小城里,灯火照亮了小城的夜晚。这时的凤鸣金街开始热闹起来,朝天门火锅店里坐满了人群,麻辣的火锅各种各样的菜品,人们的欢声笑语和火锅的烟火气弥漫在整个朝天门里。

  美食街的中心,歌手弹着吉他一群群的人们围了上来,歌声回荡在整条街里,给美食街带来了几分热闹。中心旁的麻太吉杂酱酸辣粉里一片忙碌,炸串,小面,那麻辣的味道回荡在我整个心间,酸辣粉顺滑入口,酸爽的味道令人难忘。

  游走在这繁闹的市井里,那一缕缕的烟火气扑鼻而来。人间烟火气,最解人间心。在这个夏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烧烤了,约上三五群好友一起吃一顿烧烤在这欢声笑语中度过这个喧嚣的夜晚。

千百年来,人与食物形成不断的在时空中进变。无论是身在何方总不会忘记家乡的味道,那种味道是承在了多少人的回忆,多少人的梦想。

半生的闯荡,换来的是家财万贯,子孙满堂。行走的这一生起点,终点归根结底还是家的所在的地方,中国人兼并这传承与创新。那千年的信仰是中国人世世代代所传承的东西,朴素,但有力量。

传承不只是唐诗宋词,戏曲和历史。它还包含这生活里每一个细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