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者简书电影院简友广场

谈谈人生大事

2022-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蚁民

只要一提起殡葬师和殡葬行业,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死亡和葬礼,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会联想到旱涝保收、收入可观这个层面。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我们对于死亡这个终极话题,多少还是有些忌讳,既不愿意正面应对,也不愿意主动交流,更不要提什么未雨绸缪了。

尤其在年纪比较大的长辈面前,我们是能回避就尽量回避这类话题。对于年老体衰的人来说,死亡仿佛随时可以降临,要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生活中还有些老人讳疾忌医,明明有病却不愿意去医院接受全面检查和治疗,说到底也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生怕被查出什么致命的大病来。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一遇到有离退休的老同志去世,我们这些新人就会优先被领导安排到殡仪馆去,完成从三鞠躬、瞻仰遗容到与逝者亲人握手的整个流程,也算被动见识了不少充满仪式感和肃穆气氛的“大场面”。

后来又陆续经历了家里长辈和亲戚朋友突然离世的过程,使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的无常和脆弱,以及个人在面对死亡时的痛苦与无奈。

回忆自己以前接受过的传统教育,几乎没有直接涉及与生命、死亡教育相关的内容。我对生命和死亡的直观认识除了来自现实世界中的耳闻目睹以外,就是来自某些探索生命与死亡意义的影视作品。

印象比较深的有日本电影《入殓师》,让我感觉死亡并不是那么可怕,生者与逝者可以在一种安详、宁静的氛围中优雅地告别。

还有迪士尼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完全模糊了生死的界限,就算阴阳两隔,生者与逝者之间也存在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死亡本身并不代表永远离开和爱的终结。

影片还进一步告诉我们,生理上的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点,被所有认识的人遗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也就是所谓的终极死亡。

上周末看的电影《人生大事》,同样也是严肃冷门的殡葬题材,同样也有细腻浪漫的情怀。影片采用的是热闹又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叙事风格,非旦没有让人感觉到死亡带来的沉重压抑,反而还带给人温暖治愈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内容编排非常富有戏剧性,先以死亡开头,再以葬礼展开情节,最后以婚礼收尾。

从表面上看,片中每个人的死亡都是那么猝不及防,留给亲人无尽的痛苦和思念。殡葬师的服务不仅安抚了逝者亲属悲伤的情绪,而且给了逝者最后的尊严——以干净安详的姿态与深爱他们的亲人告别。

影片在呈现死亡和葬礼的同时,还通过殡葬师和小女孩之间的情感碰撞来展示他们丰富、浪漫的内心世界——从充满敌意到彼此信任,从针锋相对到相依相伴。

他们在走向和解的过程中,逐渐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不仅放下了自己的执念,也不再与周围的人较劲。

他们对逝去亲人的情感也在不断升华——“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在小女孩眼中,殡葬师的工作就是帮助逝者“上天堂”和变成“星星”,他们理所当然成了“种星星”的人。

影片是以举重若轻的态度来讲述生命和死亡的故事,不管是小女孩在骨灰盒上画画,还是对子女绝望的老人,不惜花大价钱让自己体验皇帝般的“国葬”待遇,都是在非常夸张甚至荒唐的情景中去展现人间的“悲剧”与“喜剧”。我们也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与厚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悲悯与温情。

记得国际精神医学大师欧文•亚隆曾经说过,“死亡虽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真心感谢这些优秀的电影作品,在慰籍心灵的同时,也使我在没有接受系统生命教育的情况下,不再那么恐惧死亡,并且能够从理性积极的视角去看待人生的终局,从而更加热情、认真地过好当下每一天。

毕竟有的人怕死,只是因为没有好好活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