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3
博士自杀是为什么?
孙三妹三妹心世界今天
网友问:孙老师,最近看到中科大博士自杀,原因是论文写不出来,不能毕业。是不是在国内读博更危险了?
孙老师答:其实不是在哪读博士危险的问题,只是因为博士是这个社会的稀有产品,因此这个群体出问题,更容易引起关注。
博士自杀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既有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互联网,科技快速进步,时代变革,生活节奏变快,矛盾和冲突增多等社会大环境影响,反映到他的生活中,就是学业的要求,今后的规划等;也有内部因素,如他本人心理素质不稳定,缺乏人际情商,不善表达和沟通,对自身期待过高,抗挫折能力弱,无法面对现实。面对不如意,缺乏有效应对,不知道寻求专业途径帮助等等。
现在很多家长,其实并不懂得家庭教育,并不懂得心理学,更不懂得社会飞速变化对孩子的影响。
对于孩子不同于过去时代人的诉求,不屑一顾,不以为然,仍然僵化的看待孩子,看待孩子遇到的问题:要么极度重视,极度焦虑和恐慌,要么忽视过去,要么和孩子一起手足无措。因为家长并不比孩子更有办法应对时代的要求,应对自身以及孩子的问题。好多家长以逼迫的方式:打骂或者眼泪,或以利诱方式,逼着孩子学习,按照家长要求的方式去成长。即使孩子已经出现问题了,家长依然抱有侥幸心理:进了大学就好了,就万事大吉了,我就尽到责任了等等,来安慰自己,不敢去面对。
社会对人的需求急剧的变化着,家长恐慌焦虑,迫切希望孩子将来能够立足社会,生活更好;还有家长自身的欲望,寄希望于孩子去实现;提升家族的低社会等级的需求,都会在孩子心里被接受到,被认同。周围人从小到大对他的高度赞扬,都会造成孩子的恐慌:唯恐让家庭,让周围人高期待落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仿佛他除了学习优秀,再也没有别的可以发展的东西了,再也没有别的人生乐趣,没有其他的出路了。
有些家长忽略家庭在孩子6岁之前,家庭对孩子人格的重大影响,一味的以为孩子送进学校接受教育就好了,家长没有把孩子的人格基础打好,在这方面没有承担起责任。
6岁上学之后呢?实际上,并不是进了学校就保险的。学校现在也没有很好的承担学生心理健康这部分工作,因为他们要出成绩,要升学率,就业率,要吸引更多的人来校读书,创造效益,他们的侧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业表现。因此,在学校孩子压力巨大,如果再缺乏与人相处的能力,缺乏语言和人际情商,不懂得寻求外部资源帮助,再加上人格本身就脆弱,更容易出问题。
于是,大学生心理问题明显,研究生心理问题增多,只是现在大家又看到博士群体了。
2019-02-23 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