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想法成长励志

养好娃,这十五个字很有用

2019-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松鼠财智

作者:王小五

妻子有养娃焦虑症,常担心养不好,早早计划报什么培训班。她一贯认真,追求完美,培养孩子这样不确定的事,焦虑可以理解。这也许是初为父母的人,常担忧的事。报培训班、买学区房成了重要抓手,将希望寄托在上面。

当然,这还不够。

特长与技能,需加载到运转良好的系统,才能发挥作用。发动机装到汽车上,每小时达到一百多公里,同样发动机装到拖拉机上,跑不出汽车速度;微信软件装到智能手机上,可以支付、开店,但装到古老的黑白屏手机上,连文章也无法阅读。这是操作系统的差别。

孩子如同手机,技能特长如app,而他的底层驱动力,是安卓、ios、黑白机、大哥大等操作系统。

人生很长,app很重要,操作系统更加重要。

良好的操作系统,能让他在适当时机,加载适当技能,即使脱离父母襁褓,仍可运转如飞。

良好的操作系统,无统一标准,但应包括:有爱,懂是非,知努力。

有爱就有支点,在世界有位置,内心有温度;懂是非就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努力就会学习与追求,即使衣食不愁。

遗憾的是,孩子不会自动长成这样的人。即使给他很多零花钱、学习钢琴游泳绘画特长、进入好学校,他也不一定会变得“有爱、懂是非、知努力”。它需要父母的额外帮助。

我常用十五个字来操作这个问题:温和而有边界,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温和而有边界:温和是爱的通道,边界则是安全带

一个朋友,婚后是宠妻狂魔,现在成了宠娃狂魔。他们对话,永远轻声细语,或者用窃窃私语形容更贴切。孩子犯错误,也温柔劝解,从不发火。

另一个朋友则不同,常大声呵斥孩子,有时并非大错,声音却很高,像训斥。如今孩子稍大,对他讲话时声调自动提高八度,像吵架。

温和是爱的通道,轻声细语是爱的常态。夫妻间如此,与子女相处亦如此。

没有一种爱,需要呼来喝去、言语羞辱、冷暴力、拳打脚踢。对孩子做这些的时候,除了用“为你好”骗孩子和自己,内心只有无奈、恨和愤怒。人的愤怒,都来自对自己的不满。对自己不满,容易发挥到孩子身上。

孩子是美好事物,偶尔对他们不好,也不记仇,依然没心没肺地粘父母、信任父母。只有长年累月地打击、奚落、摧残,才能熄灭这些温暖念头,埋下冷漠与对抗的种子。

所以,当孩子做的不好、犯错的时候,依然能温柔地对他们说话,就是爱的最好表达。

爱会传递,他拥有很多,会外溢给你,和别人。

温和并非放任和溺爱,每个人的世界都有边界,身体、物品、礼节、法律等,皆有范围。

人的成长,本质上是持续探索边界、确定边界和突破边界的过程。不会走的时候,只能爬行,爬就是身体的边界;有一天他扶着床站起来,开始行走,身体边界扩大,进入直立人世界;当他独自跑、跳、打球、滑雪时,身体越来越强健,边界甚至超过父母所抵达的范围。

即使这样,边界始终存在,身体不能随意使用。插座有电,身体不可触碰,边界明确;多食易引起消化乏力,节制成为必须;长大后挥霍身体,带来的损耗有时大到难以承受,如酗酒引起肝损伤。

身体有极限,其他事物皆有极限。陪伴孩子成长,就是陪他不断确认边界。在探索过程中,父母也重新生长,没人会拒绝新的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先把自己改造成那个样子。

孩子天生是模仿和学习高手。

夏天家里有蚊子,我拿一本杂志拍打,孩子也要来一本书:“我要打蚊子”。用一模一样的动作、程序,对准墙上的蚊子,拍上去。走近一看,那只是墙上的黑点。

 晚上有时看会儿书,孩子跑过来:“这是爸爸书,那是妈妈书,这是我的书”。然后拿绘本在那儿翻,因为看不懂,常一目十页。 

不到两岁,她冷不丁说出“居然”“果然”这些词,吓我一跳。后来细想,是我们在平常对话中,用到了它们。有一天,她说了个感叹词“我去”,自此,我再也没说过。 

孩子会自动复制父母的所有细节,不分好坏。这是因为人的大脑里有“镜像神经元”,像照镜子一样,看见什么,就模仿、学习什么。这是三十年来心理学界,最重要的发现。

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先把自己改造成那个样子,是最好的办法。想孩子有礼貌,自己先有礼貌;想孩子有出息,自己先努力学习、工作、投资;想孩子不痴迷手机,自己先从手机上挪开。

事实上,子女发生的最大改变,大多是父母改变的副产品。父母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职位、进更好的行业、投资更优质的资产等,都会给子女带来巨大变化,有时是物质变化,有时是智力变化,有时是资源变化。

如果这些不改变,向子女要梦想,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尤其父母言行不一时,孩子会纠结挣扎。如果告诫他好好学习,但父母从不学习,或孩子看不到自己努力工作,他自然不懂得,学习的方法,努力的模样。

温和而有边界,就会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而不会讨价还价“你不XXX,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就会在不小心摔碎东西、不会做数学题时,仍尽力放慢语速,放低音量。他感受到,自然更懂得温柔待人,更懂得维护有爱的关系。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在他眼里,父母的行动,比说教更有力。希望孩子变好,先希望自己变好;孩子开始变好,自己早已在变好。自己变得更有爱,更有智慧,更有能力,孩子大概率会抄袭你。

做到这些,便会收获“有爱,懂是非,知努力”的好孩子。如此操作系统,未来加载专业技能、组织家庭、组建事业,不会差。

做孩子的导游,而不是导演,从今天的第一件小事开始,带领他体验世界的丰富,我们也会变得丰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