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妈妈做的汤圆
2021-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净心修行
元宵节已经过去好几天,尽管元宵节也没有吃元宵(我的理解就是汤圆),但是这几天不知道咋回事,不时的想起以前妈妈做的汤圆。
把时间拨回到三十年前,每年腊月间我就会陪着妈妈去打汤圆面。需要抬着几十斤糯米去用机器打成稀浆,再用一根扁担压在上面,把水慢慢流干,最后就变成了湿湿的汤圆面。要吃的时候,就从里面抓一坨出来做汤圆。这是腊月正月里最简单最甜蜜的吃法。

妈妈通常是在正月初一的早上会包大汤圆,个头会比超市里面卖的那种大一倍。里面的馅是剁碎的花生米,加上芝麻,拌上红糖。通常我会吃十个寓意满十满载,或是吃十二个寓意为月月吉利健康,吃汤圆就是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慢慢的咬开一个口,让里面的热气释放出来,瞬间红糖的汁液也把汤染成了酒红色,有时心急还会把嘴巴舌头烫到;火候炒到刚好的花生米是香气的关键,脆香的花生米伴着糯糯融融的汤圆充斥满溢在口腔里,家庭的温馨甜美从口中就直接融化到了心底。
偶尔妈妈也会做点肉汤圆,就是里面剁好三鲜肉加上韭菜葱花,由于我不爱吃肥肉和葱花,肉汤圆基本上就是一些记忆点缀。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做小汤圆,就是把汤圆面掐成如指头大小般,配以醪糟红糖,也会煮一个荷包蛋在里面。很多时候,这就是我几个月的早餐。
现在到了南方,已经二十年没有去打过这种汤圆面,想吃汤圆的时候都是去超市里面买一包,找找回忆填饱肚子。可是由妈妈亲手包好汤圆摆在案板上,还要数好每人吃几个,那种甜美感觉只能从记忆中去寻找。
漂泊在异乡二十几年,有些童年的味道和记忆还是会依然不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