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
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有影响力。
作品简介《爱的艺术》是美籍德裔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56年。
《爱的艺术》主要内容是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该书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被誉为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作品感悟爱不是与生俱来都会有的本领,而是需要后天习得的能力的,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弗罗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的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罗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该书中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炼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相应的努力。或者,如果爱仅仅是一种令人心神荡漾的情感,体验爱全靠偶然并且只有幸运儿才能“坠入”爱的情网呢?说到底爱就是要学习,我最早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生活之中出现了矛盾,所以说我要去,学会如何去调节这些矛盾,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总体来说,我并没有收获点什么,这些都是大而空理论。我想对于理论层面的制度构建还好一点,但是对现实生活之中的东西没有很大启发的意义。所以说,如果想从中获得点什么的人,时间非常紧的话就不建议看。如果就是想谈论关于爱的艺术的话,建议细细品读这本书。
摘要这种男女之间突如其来的情感奇迹之所以发生,往往与性的吸引力以及一起,或者直白地说,正是它们促成的。但这种爱情就其本性来说不可能持久。两个人越来越熟识对方,他俩之间的亲昵关系也会越来越失去愉悦的特征;直到有一天,对抗、失望和厌倦把一息尚存的原始兴奋都给抹杀掉为止。当然一开始双方都不会想到这点。事实是,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强烈程度当作是强烈爱情的证据,而实际上这只不过表明了这些男女先前是多么地孤单、寂寞、无聊而已。
融为一体时,他们俩合二为一的一刹那就成为最美妙、最心醉神迷的经历。这一经历对那些一直离群索居、孤独无爱的人来说就,更加幸福,也更为奇妙。
人类在孩提时代也同样感到与大自然是和谐为一的。大地、动物和植物依然是人的世界。人将自己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这表现在人戴着动物面具以及崇拜图腾动物或动物诸神。但人类越是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而寻找摆脱孤独途径的需要也就越是强烈。摆脱疏离感各种各样的狂欢状态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途径在于。这些狂欢状态可以采取自我促成的恍惚情形,有时候可以借助于药物的帮助(毒品等精神麻醉剂)。许多原始部落的宗教仪式提供了这种解决方法的活生生的画面。在短暂的极度兴奋中世界消失了,与世隔绝的疏离感觉也随之消失。如果是集体的迷狂纵欲,那么参加者还会体验到一种与集体他人融合无间的感受,这样就使效果更加明显。同这种狂欢状态紧密相连的、并且经常与之混合采用的方法是性体验。性高潮可以产生一种同恍惚状态。
他们生活在幻觉中:他们遵从自己的看法和倾向,他们是个人主义者,他们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意见他们自己的看法跟多数人的看法一致,这仅仅是纯属巧合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