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书屋简友广场论语

《论语》讲堂留影345

2025-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2025-4-25 三百四十五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3.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语音整理

在本章孔老师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加强对人民保家卫国的意识的训练和技能的训练。

我们来看文本。“善人教民七年”,孔老师经常用“人”这个词,很少用“善人”这个概念,但是并不唯一,在《先进篇》和《述而篇》里也都提到过。善人大概就是圣人的同义词,但是还达不到圣人那样的一种高度。如果要把善人等同于贤人,那似乎这个高度又有点低。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孔老师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显然这里善人的高度要比贤人高一个等级。

但是在这里似乎出现了一种混乱,就是治理好一个国家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孔老师在不同的场合似乎给出的时长并不一样。有百年的,“善人为邦百年”。还有三年的,就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还提到过“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也就是30年的时间。本章孔老师又给了一个7年的说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古代官员治理一个地方考核的期限是3年。这个3年是一个准确的时间段。而其它的时间,我们不妨给它理解成一种泛指,就是时间比较长,这样就简单化了。但是这一章里,为什么孔老师用了7年这样的一个期限,可能与我们华夏民族以七为期的传统有关。这一点,和西亚地区比较类似,比如7天为一周。

儒家治国理政,它的基本目标或者说有三个核心任务,那就是富民、教民、保民。在这里提到“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即”就是参与。对民众训练7年,才可以让他们去参与战争。

这显然是在表达一种观点,就是治军要比富民、教民似乎更难一些。因为他面临的是强大的对手,随时随地都可能有生命的危险,所以特别的谨慎。因此我们前面讲治理国家,孔子认为自己需要3年。而在这里让民众参与战争,对他的教育需要7年。

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富民是基础。先富而后可教,先教而后可使可用。那真正需要到前线去打仗,所教导的恐怕不仅仅是军事的技术谋略,恐怕还有一种思想上的教育。也就是说,我在为谁作战?我为什么去打仗?如果是仅仅凭借上级的命令就去打,或者是为了金钱而去作战,战斗力肯定不会太强。

所以我觉得孔子在这里所说的教,应该主要就是一种思想的教育,为啥去作战?至于怎么去作战,如何去作战,恐怕还要有专门的训练。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点,春秋时期,他的体制是军民合一。没有战争,国家一般不会维持大规模的军队。所以大部分士兵在农闲的时候训练,在农忙的时候是劳动力。

像当时的鲁国,从国力上来看并不是非常的强大,如果国家供养几十万的专业的军队,那就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大概所有人都会饿死。

所谓的兵民合一,也就是说平常看起来都是老百姓要从事生产,真有战争发生的时候,国家会给他武器投入战斗,也就是成为士兵。所以一个国家要决定发动战争之前,一定先把自己的人员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够送到战场,要不然很难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而成为炮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