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3【馒头】便宜皮实,好吃顶饱,它的由来却有点吓
拿个陶瓷大盆,加上如雪的面粉,发酵揉圆上锅蒸。等到炊烟袅袅、水雾漫漫,柔软细腻的大白馒头就蒸好了。
作为中国传统面食,馒头和面条、米饭一起奠定中国人日常主食的基调。虽没有包子、饺子、馅饼的花哨,却胜在便宜皮实,好吃顶饱,特别是军训食堂的馒头,哎呀呀~~(擦擦口水)
北方说起馒头,通常指没有馅料的白馒头,又叫馍馍,在小麦面粉还没有那么高产、精细的年代,也有小米面、糜米面等等各种杂粮面做的馍。在重要节日的早上,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在食物的香气中醒来,叽叽喳喳吵闹着跳下炕,围在巨大的后锅边等待新鲜出笼的馍馍,好与邻家二狗子的杂粮煎饼一较短长。
逢中元节,还有七月十五捏面人、蒸花馍的说法。一把小剪刀,一团面疙瘩,配上一点巧思与一双妙手,活灵活现的小兔子、小老虎就蹦蹦哒哒地进了笼。捏搓揉掀,切刻划塑,从最简单的花朵、元宝,到复杂的灯盏、组合花膜,只要你能想到的,馍馍都能给你凹个造型。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南北风俗差异巨大。想当年第一次去江南,看到粉墙黛瓦的古街上有人在卖肉包子,遂馋,买它♪(^∇^*)。
我:“老板~来个包砸~~~”
老板:……啊?
从此知道个有趣但没用的小知识,原来在江南一带,包子馒头都叫馒头,菜馒头、肉馒头、豆沙馒头、白馒头,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齐齐啊~
有时候觉得馒头就像个憨厚的武将,朴实的外表下却承载着一段传奇的过往。(以下内容可能有点吓人,如有不适请及时退出)
相传馒头起源于三国时期,是蜀国第一智囊诸葛亮的作品。《三国演义》中讲述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于是命杀羊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
馒头,即为“蛮人之头”的隐喻,这么想想,手里的馒头是不是有点吃不下去/(ㄒoㄒ)/~~。馒头的杀伐之气还不止于此,七月十五捏面人的风俗,相传也是源于某年中原百姓为北方蛮族所乱,在村庄里劫掠侵占、纵马践踏。淳朴的村民不堪其扰,以吃面人、杀鞑子为暗号,相约于中元节起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意思。
如今香软白糯的馒头已经成为最朴素的食物,至于当年曾经历的金戈铁马,就让他随着清粥小菜,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