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来简史》说起
尤瓦尔赫拉里的《人类简史》轰轰烈烈的燃烧过整个地球之后,《未来简史》又如火如荼的来了。如果说《人类简史》揭示了“智人”从“动物到上帝”的一个个机缘巧合外加自身的天资聪颖和勤奋努力,堪称荒诞版喜剧故事的话,《未来简史》则向一瓢冰水向日益膨胀的“智人”迎面泼来,未来大概不需要“智人”了……“智人”也许真的是上帝制造的产物,等同于“智人”正在制造的“人工智能”……
作为一个母亲和教育工作者,我曾经苦思冥想究竟什么教育模式才能培养适合未来的人才,忽然发现一切都是徒劳的。原本以为人类总规还算是无可替代的,标准化的生产可以靠机器,个性化总规是无可替代的,如今赫然发现竟然连“美感”和“艺术”都可以被计算出来,那还有什么是机器不能替代的?
那就“生活”吧!
人类唯一不同于“人工智能”的至此一项了。所有被生产出来的“人工智能”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在于为人类服务,而将来所有能够降临的人群应该都是被期待的,“爱”的产物吧?!纵欲也可以通过VR来实现,所以新来的,好好“生活”!
我最佩服叔本华,其“生存意志”、“生殖意志”、“天才论”几乎能解释一切我遭遇的疑问,和现代心理学,生物学的很多理论不谋而合,能解释一切社会凸显的奇特现象和奇异人格。“生存意志”对应余华的话来讲就是《活着》。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他们不懂!
老子早在两千多钱前就已经说过:“天道不仁,视外物为刍狗。”还谈什么信仰?
国人太苦,一本华夏史从“王侯将相,焉有种乎。”开始……“与民争利”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以命相博,草莽英雄振臂一呼“打土豪,分田地”,群雄四起……待到得了天下,幸运儿“狡兔死、良弓藏”诛杀功臣,投胎在“休养生息”的几十年里的都是开了天眼的,国库里有了点钱,儿孙们未免膨胀,汉武帝,唐玄宗,乾隆莫不如是,再过个几代,子孙稀少,国库空虚,与民争利,穷凶极恶起来……人人都看着“闯王来了不纳粮”,又有谁真正过过“不纳粮”的日子?!缴一份都算幸运的!
这就是国人的日子!让他们信什么?
他们唯一的信仰就是“活着”——“活得好”——“让家人一起活得好”……符合生物性,动物性,“由近及远”的人性。
所谓“人性”就是动物性加超越动物的属性,这种属性基督教称之为“神”,佛教称之为“佛”,儒家称之为“君子之仁”,尼采称之为“超人”……总之是“无我”的。
孟子曰人性善,荀子曰人性恶。善是向上的力量,而恶则是动物的本能和属性。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不耻于于动物为伍,对自己有德行的要求,有精神的升华,无奈从动物中进化而来,动物关于生存的本能深植基因底层,危急时刻人性之私一览无遗。
孟子曾说人们看到一个婴儿爬到井边人们总有恻隐之心,此为人性之善矣,试问如果这是你仇人的孩子呢?有多少人还能够出手相救,有多少人冷眼旁观听之任之,有多少人会因为自己的不相救而后悔自责,又有多少人会死而后快?……此人性之恶矣。
人性本无善恶。是道德的界定,是环境的造就,是社会现象的折射。
“活着”是人性中最根本的生存意志的作用,“活得好”是“生存意志”的安全边界的拓展,而“利”是保证“活着”的基础。“利”可以仅仅是口粮,也可以上升到金钱,“性资源”,甚至“权力”……”金钱“和”权力“交相兑换,无非满足”生存意志“、”生殖意志“,家人和亲朋好友围成一个包围圈加固了自身”生存意志“的安全范围……
所以,国人的信仰在于”利“。
孟子首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真正书生意气,对于梁惠王而言“利”则是其生存的基础,而那些讲仁义的小国如邹、滕又何在?即使是最讲仁义的周公之后鲁国又是什么下场?!……”仁义“只有在礼乐尚且健在的国家才有存在的实用价值,在充满了”暴力“和”强权“的天下,”仁义“顷刻间灰飞烟灭,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生存基础。
无论现在文明如何批判”丛林法则“,他始终都在,且永远不会消失……
所以“言利”并不可耻,关键是“知止”。“知止”即底线,每个人的底线不尽相同,君子的底线在“止于至善”。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创业者们期待改变世界?同时挖一桶金?顺便造福社会?……
老百姓们更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修炼之人更是清心寡欲,期待成仙成佛……
无论如何,贪得无厌的人从来都没有好下场,贪婪的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利益,他的心时刻在被”危险感“煎熬——一种”另类“的惩罚。
如果真的有一天,机器生产的财富足够人类好好活着,人类的“生存意志”真的不在经受考验,也许届时“利”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开始教会孩子好好“生活”吧,如果你自己尚会的话!这也许就是“智人”未来唯一的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