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时间】成果专栏

复盘—阅读非虚构类书籍的高效方法

2017-10-08  本文已影响8人  鹤月凉

之前参加了一个面试,去了之后才发现竞争的人很多。然而我分析我表现得不错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看到规则之后,提前在心里预演了几遍流程,还有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等等。并且在我很紧张的时候,我不停地反复把之前自己预想好的那些答案印刻在心里。这样在我去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时候就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匹配到有效的信息,那些之前默念过很多遍的话自然而然的就会说出来。

就这样,我得到了一个经验: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够增加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表现的几率。

而这样的经验就会让我更加坚信提前准备的重要性。

然而,无论是谁去做一件事情之前肯定是会或多或少做一些准备的,至于那些准备得不好的人呢,可能表现就会不是那么的好。这也就将他带进了一个经验的误区。认为准备是没有用的。可是实际上他并没有做多少有效的准备。

其实我觉得读书也是一样,别以为读书没用,那其实只是你不会读,不会用而已。这次国庆假期,我又复盘了一次高效读书的方法。

我们先来谈谈,有关读书的误区。很多人读书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读书一定要从头到尾的读完,不读完总觉得不舒服,还老觉得自己强迫症犯了。或者看到一本自己很感兴趣的新书,但想想家里面还有那堆没读完的书,觉得心里顿时有了压力。其实这些想法完全没必要,因为读书根本就不需要把书读完。一本书你从头到尾把它读完了,但你却什么都不记得,甚至不知道讲的什么内容,那有什么用?你读了一本书觉得它能改变自己的生活,那才有价值。

我们能否了解作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读书的目的不是把书读完,重点应该是能用读书帮助我们自身,改变生活。

我以前读书就是用了这个方法,无论读什么都一定要读完,读了半天脑子里什么都没有留下,越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就读越多的书,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明明读得异常痛苦,却硬着头皮坚持,同时告诉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明明你读了很多书,你也很努力,但你却感觉不到自己有很大的进步和成长。我现在回头看看,可不就是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里吗?

应该明白:让读书为我们服务才对:比如明白读书必须是主动阅读,而且要做到主动思考作者所写的与生活的联系,对我们有何帮助等等。

我现在读书的目的,应该是试着每天聪明一点点,不要让自己变笨。

最近一直在琢磨“二八定律”,每做一件事都问自己是否找到问题的关键的百分之二十,又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投入到这里,效果如何?后来我把这一点用在读书上,发现真的改变很大。看书时问问自己,这本书最精华的地方是什么?都掌握了吗?

因为一本书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那百分之二十,掌握核心方法问题也就是那百分之二十等于你已经掌握了剩下百分之八十的精髓。换句话说,作者百分之八十的话是为了解释那最核心的半分之二十的道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