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赞同小孩学古文
文/leson
我尊敬的很多作家学者都不赞同小孩子又回到过去一样背古文,远的像鲁迅,胡适等人,近的像熊逸,连岳。他们都是我十分喜欢的作家,大部分文章都读过,但在小孩子学古文的看法下,他们无一不是持反对意见的。而我却十分赞同小孩子学古文,确切来说,是背,学恐怕谈不上。我先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小孩子学古文重点的在于背。我认为,小孩子自小背古文可以很好的锻炼其记忆能力。掌握一套适合自己背诵的方法,在日后的用处十分巨大。在人生交际中,像记住人名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假若小时候便因为记忆能力得到锻炼,这点相信能得到很大的作用。可能有人质疑通过背古文能得到记忆能力的提高,但事实上,真是如此。记忆是大脑的一个什么玩意的功能,不断的刺激,提升,是可以做到记忆能力越来越好的。即便不相信这些,自己也可以尝试一下,每天背诵一定量的文章,时日久了,记忆都能得到提升。所以我认为小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学习古文,英语等,学会了就是一门技能,长大了哪怕投入工作,因为记忆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我认为学习古文不是皓首百经这样的,而是选择几本意义重大的经典书籍,可供日后来回咀嚼的。一本有意义的书往往真的可供自己一辈子阅读,其内涵其深度其意义都是难以想象的。做皇帝的有半本论语治天下,学英语的有新概念全文背诵之后可与外国友人交流,类似的例子很多。而且终生读一本书也带来的意义非凡,毛泽东批阅资治通鉴十一次,辜鸿铭学英语就是背莎士比亚学德语背浮士德,等等,太多这样的例子。现代人最大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而是不能专精,不能静下心去读一本好书,反复咀嚼一本好书。试想一下,就是每天读两遍论语,或者道德经,或者圣经,或者等等,读上十遍八遍,所领会的不单单是书面上的意思,更多的可能是人生中的解读。就好像人,总是有点信仰的好,有点喜好的好,小小的时候便装进了一本两本经典书籍在脑海里,长大之后自己结合人生去领会,这比什么都来得实在。而且,像论语,圣经这样的书籍完全就是中国,欧美的精神来源,在欧美,很多人甚至可以没看过其他什么书,但却一直在读圣经,这不单单是一种信仰。更多的可能就是一种生活,一种精神。没读过圣经有时候便是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没读过论语也一样,无法从中国最根源的地方去领会中国人,就根本不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也无法理解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当然,你可以说老祖宗的那一套老东西换到现在来说没意义,三从四德四书五经的,老一套,现在根本不适用。但问题就在这里,每一个文明都必然有它文明的根基,现在的人甚至是有精神缺失的,非主流,杀母弑父等等,每天就是接收这些信息。这样长此以往,还有多少人讲什么道德文明建设?我宁愿就是读马克思恩格斯作为自己的信仰,也无法接受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丢弃自己。所以,我认为,重点读几本,也不一定非得要背,每天陪着儿女一起读上半小时一小时的,长期下来,起码得到一些熏陶。也让儿女在长大之后有自己的一套判别依据,哪怕这套依据在很多人眼里已经过时。
三,就是培养儿女的自律。每天读一小时,也不要长,最多就两个小时。每天就这么读下去。固定的时间,地点,读。一本书,往往看起来有些页数,甚至背下来更加让人觉得困难,但通过这样有计划有步骤的去阅读,背诵,这本书往往就在岁月时间的流淌下被征服了。而且,有时候伟大,并不是说我要建功立业,而是能做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做着同样的事情,就好像每天都写作,写一个月,很了不起,但恐怕也没人知晓你是谁,但是写十年呢?写一百年呢?多少作家在成名之前不知道磨破了多少支笔杆,不知道费了多少心血。像写勃朗特三姐妹在未成名之前就自己写了不知道多少的小故事。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全都是靠着这些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的。而每天与儿女一起阅读书籍,阅读一些优秀的书籍并背诵下来,就可以告诉儿女,这是一本数百页的书籍,我们每天都去读它,所以我们背下来了。那在未来,只要我们有这样的计划,有这样的自律与坚持,还有什么事是不能成功的?儿女假若日后长大了,喜欢画画也好,跳舞也罢,无论是什么,我就可以告诉她,这有什么可怕的?小的时候爸爸跟你一起读了十年的书籍,哪本书籍你是没背下来的?你想学画画,那就学,每天坚持跟老师画几小时,学一个月不行,那就学两个月,两个月还不行,一年?两年?十年?这还有什么可怕的?喜欢就去学,去读,去坚持,一直到自己成功为止。这不单单就是一种自律而已,更像是一种坚持,一种让儿女在未来遇到困难时最直接得到的人生道理。
四,这一条可能不算是理由,但我觉得算是。不得不说,现在的人就是做事太浮躁了,总想好高骛远,别说别人,就说自己,也难免如此。而很难静下心去认真读一两本好书。现在快速阅读啊超强记忆之类的到处都是,还有碎片知识,等等,总以为自己知道得很多,其实很肤浅。我就是希望能给儿女做事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态度,不得马虎了事。读书就是要开口读,一遍一遍的读,不懂的字不识的字就要踏踏实实的去记住去了解,只有把这些背下来了,才是自己的。读书这事情啊,就是你读的越多越深入就觉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种人生态度是无法通过一朝一夕一言一行就能改变得了的,必须要用几年去述说这么一个态度。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如果自己作为父亲都不能踏踏实实的做事,如何给儿女一个踏踏实实的心态?而且,像论语,圣经之类的书籍,本身就有教诲人的意思,虽说还有一点宗教的味道,但这些都需要自己慢慢领会,根本不可能两句话就说清楚的。读书,本来就是一件修炼人心智的事情,值得我们去认真做好它。也就在这个吵杂的世界里能多一点点淡定,从容,冷静。
五,背古文,英语其实就是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现在虽说白话文遍地都是,即便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也有翻译出来,但学习这些古文的用意恐怕远远不止于此。网上有一个段子说的是,如果喝茶好喝,不学习的人大概只能说,真TMD的好喝;而学习之后的人大概可以说清香,淡雅等词形容。总不至于让自己肤浅。我记得好像就是丘吉尔,案头长期放着莎士比亚的书籍,有事没事读上几段,确实,这就是美化自己语言的最好的方法。除此之外别无它径。学习了古文,能识更多字,理解更多含义。更不用说夹带着一起背英语。从小就把这语言基础打好,不至于那篇文章突然冒出“吾日三省吾身”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六,我觉得很多反对小孩学古文的人都有一种悖论在,像鲁迅,胡适,本身就是私塾出身,就是背童蒙书,四书五经出来的,写文章也或多或少的跟古文有关。胡适研究红楼梦,水注经,写说儒,写哲学大纲,写白话文史,都是基于自己的古文知识的基础。鲁迅写小说史略通篇文言文写成,文章也大多夹文夹白的,没有小时候自己背下的那些古文做底子,我很难相信鲁迅还会是鲁迅吗?像熊逸先生,写出来的几本书籍都是一半翻译一半评论,看他写周易,春秋,坛经等,你要是告诉我他对古文根基很差?像他这样的基础没读上几百本古文书籍根本写不出来。连岳先生也反对小孩子学古文,但当他为了学习英语去读圣经,甚至写了一本关于圣经的书籍时,我也不得不哑然失笑。假若一本圣经能让我们摸索出这么多道理,那为何不多读几遍?假若小的时候便通过读圣经学英语,这也何妨不可?也就是说,很多反对小孩子学习古文的无非两个原因,一,学不懂,大人都搞不懂的你让小孩子学了有啥意义?二,学了没用,如果老祖宗那套还行,那我们现在最好还是三从四德的穿小鞋拜祖宗了。问题便在这里,学古文就不一定要彻底搞懂它,为什么要搞懂它?说实话,即便像圣经,有人敢说他自己彻底理解了圣经?知道耶稣说什么?这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可在欧美却有人读了一辈子圣经。只要懂个七八成就好了,谁又能说自己完全懂。但是很多古文写出来本意都是向好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这些基本就是论语的主题,懂得这些就好了。至于说开倒车的说法,也对,也不对。因为这更多的是涉及到思想开发及物理技术方面的,要是我们每天专研阴阳讨论五行八卦,这就真是开倒车。但是老祖宗的一些朴素道理真是千古不颠的,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籍还是军事学院必读书籍之一,也就是说很多道理还是有的。在学习这些老祖宗的朴素道理之后保持思想上的开放,求知,是不可能开什么倒车的。要这么说,现在很多出什么论语道德经之类的讲述书籍基本都应该丢了。也就是说,计较这些没意义。如果现代有一两本值得我一辈子阅读的话,我也肯定会去阅读,因为得到的不单单是文字,作文说话的方法技巧,而很可能就是影响一辈子的思想精髓。
所以,我支持小孩子学古文,当然也包括英语。从小就可以学,小的时候记忆力最好,学到了就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很好。但要掌握方法,我的看法就是每天固定一两个小时与小孩一起读书,背书。让这形成习惯,保持这种习惯直到我认为孩子已经不需要我这么强制性的去要求。不过别误解,我绝对不会禁锢孩子的任何想法,也不会刻意的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我想要做的,仅仅是趁着孩子还小,用最朴素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方法教会孩子一些真真切切的道理。譬如学习,譬如自律,譬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