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是从生活路过
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腰封上说这是梁朝伟做梦都想演的,甚至多次跑到国外和作者接触,也不知道梁朝伟知不知道这件事。但除去腰封的夸张,我觉得这又可能是真的,因为如果我是一个演员,我也想演马修这个角色。《八百万种死法》,书如其名:真实。
《八百万种死法》是一本披着侦探外衣的文学小说。讲了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纽约,一个正在戒酒瘾的落魄私家侦探马修自我救赎的故事。那个时候的纽约社会动荡,到处充斥着毒品、妓女、暴力犯罪事件,是一座令人感到恐怖的城市。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到绝望似乎是一个正常现象,里面确实也有妓女因为绝望而自杀。记不得是谁说过,人生就像一列穿行在夜晚的火车,大部分是黑暗的,偶尔才会看见灯光。不过这不是一个宣传绝望的故事,相反,它在绝望的氛围里不时地闪耀希望,正像我们经历的人生。如果它仅仅是一碗毒鸡汤,那我早就扔了,但它是一碗中药,带着药香,也能喝到药渣的那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一件事物的理解力,我的脑子里开始形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的“道听途说”;第二层的“浅尝辄止”;第三层的“劫后余生”。遗憾的是,大部分时候我对一件正儿八经的事情的理解力都停留在第一层和第二层,目前为止仅有几件事情让我尝到过第三层理解力带来的刻骨铭心,那种感觉是绵长的,它可能是满足感、幸福感,也可能是痛苦和遗憾。尽管已经过去很久,它仍在影响我的生活和我所做的一些决定,甚至让我觉得,如果我在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是我拥有这第三层理解力带给我的人生参与感。但获得这种参与感好像并不容易,需要全情投入,不论是时间、金钱、脑力还是情感。
所以看《八百万种死法》这本书的时候,我无数次想,如果能变成书里的主人公去经历生活,我也是愿意的,上一次有这个想法是我在看马尔克斯的《活着为了讲述》。这两本书在我看来,主角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人生参与感的人,有着层次分明的、丰富的精神状态,那种感觉就像欣赏名画,远看已经足够吸引人,近看时,画里有无数个细节,既能让你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也能让你在不同的空间里看到不同的故事,那些细节让人欲罢不能。而这些细节又让人感受到一种真相和事实,时而残酷,时而美好,真真切切的存在。
而在我们实际的生活里呢?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了解一个人?是什么让我们觉得生活是真实的?我觉得就是细节,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想法的细节。《八百万种死法》讲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被谋杀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还原了一个普通人真实的、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想法细节,这让马修这个人变得无比真实,变得有强烈的存在感,似乎他就生活在你眼前,他刚哭过、笑过、悔恨过。现在的我们呢,流媒体带着我们的单调情绪一路远去,996不仅抢占了我们的时间,还有我们的心智。因为忙碌,我们很轻易地忘记别人,甚至忘记自己,情绪漂浮在上空,我们无法用一个清醒的头脑去感受那些错综复杂的,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关于情绪以及主人公想法的细节描写,那些自言自语般的独白让人觉得真实又好笑。但那些情绪并不都是快乐的,想法并不都是积极的。是的,我们根本不需要时刻快乐和积极呀。难道人就一定要追求快乐吗?头脑快速转动的疲劳、考完考试后的放松、首次见丈母娘的担心、辩论的紧张、看见清晨第一缕阳光的平静......情绪很多种,为什么我们只追求一种?单维度和极端让我们变得急躁、钻牛角尖,不承认人的多面性让我们在一次次奇怪的期待中失望。事实上,少了多面性,我们失去了越来越多的魅力。
除了丰富的细节,书中也还有一些精彩的讽刺,你能想到一本上世纪的书精准讽刺了现在的社会吗?不过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经济有发展规律,人也一样。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老太太问马修有没有读过一本叫《沃特希普荒原》的书。
“书里有个兔子定居点,算是一个半驯养的定居点。食物供应充足,因为人类会给兔子送食物。那儿算是兔子的天堂,但人类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设置陷阱抓兔子,时不时地就做一顿兔子大餐。但奇怪的是,活下来的兔子却从来不提陷阱,也不提那些被吃掉的同胞。它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假装陷阱不存在,死去的那些同胞也从来没有存在过。”
这让我想到996,刻意的遗忘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自然遗忘。996不只是一种工作方式,我觉得这是间接在消灭生物多样性,通过消除这些生物原本能贡献出的无数种思想。不过好在人有主观能动性,只要不用执行勤奋掩饰战术,甚至战略上的懒惰,我们就不会变成兔子,我们也不是兔子。
书里还有很多精彩的独白和清醒的警告,这个落魄的侦探简直是个生活教育家。我在想,为什么有些人光彩照人,让人想远离,而有些人其貌不扬,但就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接近和跟随呢,从马修这里,我稍微找到一点答案,那就是成为深入生活的人。就像两个学生领相同的任务,一个心不在焉的,时间就过去了,另一个认真找资料、做笔记、深入思考,形成思路清楚的报告,最后脑子一片空白的可能前者,最可能打动观众的是后者。在我看来,马修是那种用第三层理解力去生活的人,因为他身上有挣扎的痕迹,那让他显得格外独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从不同的书里看到不一样的精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