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宋词(15)
唐人尚武任侠、豪迈潇洒,宋人儒雅风流、精致内敛,这是两个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朝代。当“书香”取代“游侠”后,一种刚刚兴起的文学体裁宋词在这个时代发展到顶峰,苏轼当然是当得起的代表人物。今天先读他的豪放词作,正是他的这些词作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为本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调”拓展了广阔天地。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游览黄州赤壁想到史上的赤壁之战的怀古之作,它以堪称豪放派词的开山之作而享誉诗坛,被后人称为千古绝唱,震古烁今。
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忆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首两句就像长江的巨浪,滚滚滔滔而下,气势磅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出赤壁怀古的题旨。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来突出赤壁的险峻,极有声色。“一时多少豪杰”把赤壁之战中的一个个英雄人物推入读者的想象,然后快速转入下阙,用近景引出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几句话就让被史书诟病的周瑜赢得了赤壁之战。全词从描写长江的壮美入手,接着追忆古人,仰慕古人功业,进而感慨自己的蹉跎岁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借写出猎之行,抒发安邦之志。苏轼四十一岁,虽然已经“鬓微霜”,却依然豪情满怀,要为国家上阵杀敌。他翘首追问着“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渴望朝廷调他到边防前线去。以出猎开始,以将利箭射向敌人的结局收尾,把一首生活即景的小词写成了气势雄浑的作品。读来,韵调铿锵,心雄万夫,气势豪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的举动,表现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和旷达。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烟雨中奔走一生的准备都做好了,还会怕这么一阵风雨吗?终于阵雨过后,斜照相迎。刚才那一阵“穿林打叶声”不过是一场虚惊。这里有陶渊明的随缘自适,有禅宗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的了悟。而抱着儒家“入仕”担当的苏轼,当然行不通。知无不言的性格,黑白分明的态度,让他被贬得一次比一次更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中借“月夜孤鸿”托物寓怀,表达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在“寂寞沙洲冷”的环境中,“缺月挂疏桐”的背景上,“漏断人初静”的时刻,一只孤鸿,“惊起却回头”,飞起落下,落下飞起,为什么要“拣尽寒枝不肯栖”呢?是因为被孤独驱赶着惊疑而害怕吗?应当是的。是这些寒枝不合意不愿意停落在上面呢?应当是的。这首词是苏轼在“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后,被贬黄州时作的。全词借物比兴,物我交融,上阙写鸿见人,下阙写人见鸿。含蕴深广。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在构思和结构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下阙的描写加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有强烈的震撼力。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可作为苏词雄奇奔放的词风代表。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时所作。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苏轼一边欣赏江边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一边赞叹张偓佺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
苏轼被尊为豪放词的开山之祖,尽管他的豪放词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但是苏轼的意义或者在于:苏轼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苏轼凡物皆有可观、处处见美的眼光启迪后代文人的审美取向。所以,苏轼不朽。
夜读·宋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