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面临分流淘汰?已有985高校出台相关细则!
随着博士生数量的越来越多,质量该如何保证?
在美国,虽然申请博士生资格的学生众多,但入学后约40%的人最终拿不到博士学位。而在中国,无论是通过直博、硕博连读还是申请考核成功入学的博士生,95%以上的人都能拿到博士学位。故而在这悬殊比率的背后,直接关乎博士教育质量高下。
为了大大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建立博士生分流淘汰机制”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
最近,有985高校出台了《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明确表示了哪些博士生可能被分流,以及分流后学生的去向等问题。
《细则》中表示:发生如下情况之一,学校将实施分流或终止培养。
对于因思想品德及学术道德问题以及因论文查重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者予以终止培养;对于博士资格考试两次均未通过、未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开题答辩、博士开题答辩两次均未通过、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逾期未申请延期或延期申请未获批准、责任导师提出分流或终止培养并经研究生所在学院批准者以及其他原因不宜继续博士培养者,根据以下实际情况,实施分流或予以终止培养。
清华大学出台的博士生培养新规也表示:将不再强制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完善退出机制
清华大学发布的《规定》中,提到: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
在原《规定》中要求博士生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申请学位。修订后的《规定》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
一方面,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学术创新成果要求由各学科制定,不再设立校级统一要求,尊重学科的特点和差异。
新的《规定》要求“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推进质量控制要求的精细化、规范化,用客观、刚性的依据严格执行博士生分流与退出。
一直以来,健全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畅通博士生申请硕士学位的分流渠道,旨在为了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