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读书

获得幸福方法论,我推荐这4本书。

2018-09-19  本文已影响110人  丨张伟丨

想要获得幸福只要做到两点:1、积极行动;2、不要去做错误的比较。做到这两点需要独立、理性、正确思考。方法都在书中,希望能帮助你找到想要的幸福。

❶  《社会性动物》

如书中所言,心理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幸福这一终极目标,社会心理学用来了解理解人类行为,帮助我们在生活在做出决策,进而实现生活幸福的目标。但好像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人类行为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甚至有些影响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它正在破坏你的幸福或根本没有意识它的存在。这大概是心门为什么只能从里面打开的原因吧,有些问题只能自己帮助自己,别人谁也帮不了你。

某种价值或信念在社会影响下慢慢构成我们自身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不是你不小心,有些影响很难拒绝或抵抗。因为我们大脑是认知吝啬鬼,不愿意认真思考或根本就没有能力独立思考,因此,有些错误的价值观可以轻易骗过大脑过滤系统,里面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受教育程序高的人相信,了解广告宣传者的立场不客观这一事实,可以使自己免受宣传的影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想多了。心理学家扎荣茨证明,其他条件相同时,人们对一个产品越熟悉,它越具有吸引力。而这种熟悉感,就来自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哟。想独善其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身在江湖不由己,由于我们受到周围群体或他人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来于自己的想象(以己之心度人腹,无端的增加自己的压力。)我们在做出决策或行动就会发生改变。而且这些改变有时候并不是理性的。就如那些做出疯狂行为的人,并不代表他们的思维疯狂,他们可能有更为坚定的信仰,有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社会影响无处不在,很多是负面影响,但好在,持久的态度和信念能逐渐改变行为。那些相信自己能够促使好的事情发生的人,更可能努力并坚定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美貌优待可能包含了自证预言的种子。反面例子:那些相貌平平的人从小时候应当从别人的态度中知道自己不讨人喜欢,并且开始按照这种“不讨人喜欢”的设定去行事,从而进一验证别人的观点。相信自己,如此重要。不要让坏的自证预言在自己发生——一定要相信自己。

成为一名科学家很难,但需要我们能够养成质疑的习惯,科学地思考生活中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世界运行的方式,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你想要的幸福。

❷  这才是心理学

这本书的副标题——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如作者所言,正是因为当下流行了太多的伪心理学,才是这本书畅销的主要原因。我们对心理学理解偏差太多,这书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我们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并告诉我们什么是心理学——它是一门独立、可测量、可证伪、有可能不实用,有可能你看不懂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采用科学方法来探究人类及动物的所有行为,它的首要特征是:有关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我们通常会认为心理疾病,是可以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可以自己治疗,其实并不是这样。你可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可能无意间翻看过某些医书,草草扫上一眼书上写的病症征兆,便会觉得自己得上了这病。翻看心理学书籍也会有相同的效果。读得越多,你会深信自己确实有病了,可能还有严重的并发症,并惊叹自己得病那么长时间了,自己竟茫然不知。我们可怜的大脑喜欢脑补一些事情,因为它害怕“未知”,它会编造一些理由,避免我们对未知的恐惧。所以,要相信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要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解决自身的心理疾病。

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要求我们保持对习以为常,想当然事情的质疑,判断一个心理学测量是否科学,需要考虑它的可靠性及效度。可靠性是指,在不同的地点,你隔上几天或几周,由不同的人重新做这个测验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效度,即是否有效预测行为。

这本书给我真正启发是,科学就是科学,我们要用像对待物理化学一样看待心理学。正因为它是科学,大众对它的理解才会有偏差,正是因为如此,什么类似星象学之类的书借用心理学的名头来欺骗大众。我们对它了解太少。说到底,真正的科学并不是以实用为最终目的。

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构成这丰富有趣的世界,因为丰富我们容易迷失在这知识大爆炸时代。因此,千万不要被各种信息所绑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构建认知体系;寻找信息的源头,了解信息的真实性;少收藏一些所谓的干货,舍弃大脑中杂乱无用的概念;独立思考,形成一套自己的科学方法论,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❸  《影响力》(作者 罗伯特·B·西奥迪尼)

能够在生活中一眼就识别出别人对你施加的影响力武器,并在适当的时候消除其对你的影响。这是本书最大能够给你最大的价值。

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这6种武器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巨大,或者说如果意识不到它们的影响,它们会危害我们生活幸福与快乐,使自己深陷生活的泥潭而不自知,只能空叹命运捉弄人,实则是因为对这世界运行规律不了解造成。

互惠的危害在于,当我们接受别人的恩惠或好处后,习惯性的想办法对其回报。会使自己陷入某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当中,限制了我们的自由。防止互惠的伤害,首先不给他人施惠的机会,其次要分清对方是真心善意的,还是以利益交换为基础。

承诺和一致会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往往会认为所有的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理性思想做出的,实则有些可能是在对方某种一步步的诱惑下,我们为了保证一致和遵守承诺做出的。防止承诺和一致的危害,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如果重新选择,还会做出最初的决定吗。我们需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迫于对方或其它环境对承诺的压力而做出选择。

某些邪教或传销背后的原理就是社会认同,可见其危害巨大。消除它对我们的影响,首先要消除不确定的模糊性对我们的影响,避免顺大流,习惯独立思考,验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喜欢的危害可以用“爱屋及乌”来作类比。有时我们很难分清是真正的喜欢某件商品,还是商品的代言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人和商品从感性上区别开来。

权威的压力可以完全控制一个成年人的行为,可能你根本不相信权威的巨大威力(这是它最可怕之处)。权威通常的符号有头衔,身份等等。遇到权威时,我们要将注意力放到权威的资格及这些资格是否与眼前的主题相关上。

稀缺的东西能引发人们对失去它的恐惧,由于害怕失去,于是疯狂想占有,于是疯狂的不顾一切的付出巨大的成本。我们要意识到稀缺本身不能增加商品的实用性。

6种影响力武器组合起来的威力更加强大,它会人做出很多疯狂、不理智的行为,如抢购,对他人受到伤害的冷漠。

如作者所说:「影响力,说到底是一个心理学问题。技巧是多样的,关键是要懂得要散发影响力,需要让对象置于何种心理下。」

所以,它给我们造成危害时,也能够帮助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认清这世界的真相。

❹  《真实的幸福》(作者 马丁·塞利格曼)

我只不过是“懒”得幸福罢了,这是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如作者所言:「真实的幸福来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大概是因为自己懒得(或者说从未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优势)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更别说在生活中发挥它们了。书中也列出了许多需要做的测试,自己懒得去做。有很多需要和孩子和家人一起增进亲密关系的方法,也懒得去做。

道理好像都明白,就是不行动,即便行动也是浅尝即止。这里面也有“习得性无助”的成份在里面,可能认为幸福很难追求的,追求幸福是一件永远止境的。或者一个更大的错误的——和别人“比”。这是一个糟糕的,让无无法自拔的错误,或许在对比过程偶尔收获点幸福,你会一直比下去,但你会发现,总是有人比你更好,更有好运气,于是,开始抱怨,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中,或者直接选择不去比较。其实,比与不比都不是最理想的选择,走入事情的两个极端。因为我们在生活无法回避比较,如何坦然面对,如何正确的比较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或许有时小富即安,会让我们生活的踏实,踏实的幸福。

经过科学验证“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居然是一个叫做马修·理查德(Matthieu Richard)的法国和尚(TED有他的演讲,可以学习一下)。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神经学家用256个传感器监测马修·理查德的大脑活动。结果显示,马修大脑反映幸福感的脑波活动,远远超过正常范围,打破了所有神经科学文献里的历史记录。为什么幸福感爆满?幸福感普遍高于常人,源于他们日常的冥想(Meditation)训练。他说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状态,要向内求幸福。幸福是一种内心的平实和圆满的状态。我无法准确的理解或解释什么平实和圆满,这种无法定义的状态让我摸不着头脑,或许他的训练方法是可取的吧——冥想。

周国平说:「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同时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感到快乐,即可称为幸福。」

想要得到幸福只要做到两点:1、积极行动;2、不要去做错误比较。

希望对我有帮助的这4本书也能帮助到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