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事散文

新春游记:忠山的变化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241人  赵云凯

年初头,家乡已是春光潋滟,和风暖阳。长年在外漂泊,虽不至乡音无改鬓毛衰,却也有了一层陌生的乡愁。于是,和妻商量,准备去寻找一下尘封的记忆。

记得儿时,说到春游,记忆最深的便是忠山公园。

那时整个泸州的公园可屈指可数,忠山公园在忠山南麓,因为是公园,植被保护的非常好,香樟木、银桦笔直参天,桂花树四季飘香,更有烈士陵园而显得庄严肃穆。

记得当年在老师的组织下,穿着白衬衣、蓝裤子,系着红领巾,缅怀先烈,然后在著名的280梯奔跑,听着林间的画眉鸟清脆的鸣叫,就是一次快乐的旅行了。

时代在飞速的发展,每次回到家乡,总看到让人惊喜的变化,长江和沱江上,高架桥如彩虹飞架南北,宽广的公路,高档的住宅社区,忠山公园会有什么变化呢?

新春游记:忠山的变化

来到门口,迎接我们的是春节的喜庆,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一片片花海把昔日的青翠妆点得姹紫嫣红。碧波回廊,游人如织,投食喂鱼,与鱼同乐。

来到熟悉的280梯的时候,让我震惊的一幕出现了,在梯步的中央,一个以“忠孝”为主题的石刻文化景观映入眼帘。

细细观看,我终于了解到,原来忠山是明朝崇祯年间为纪念诸葛亮而命名的,诸葛亮平定南中时驻兵于此,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忠体国的精神彪炳史册。

心里暗生惭愧,生于斯,长于斯,竟然对此历史文化一无所知。原以为忠山和华山、泰山一样,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字呢,没想到竟然有这样深厚的人文渊薮,顿时草木含情,让我肃然起敬。

整个以“忠”为主题的文化,结合本土的历史,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远有纪念中华诗祖尹吉甫的铭文,相传尹吉甫为泸州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尽心辅佐周宣王在位46年,国富民强,被封为太师;近有“铁打泸州”的石刻,亦是为了纪念泸州军民为抗击异族侵略,与元朝大军激战半个世纪,五异其手,宁死不屈,文天祥在得知泸州失陷,悲痛欲绝,写下《悲泸州》。

新春游记:忠山的变化

中华历史的长河,总是那样的悲壮,可歌可泣,但百川到海,总有一个方向在前面指引,那就是中华文明深入血髓的精神与信仰。这个信仰是什么呢?

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曾言:“吾道一以贯之”。众弟子不解,曾子最能契会:“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进一步解读“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如此,这个“忠”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说文》讲,忠者敬也,我们首先要敬的,是自己庄严的人格。

我们对父母孝顺,对朋友讲信,对国家尽忠,这已经是“推己”的恕道,而核心出发点是因为我们要自觉自己是个真正的人(具有价值属性,道德意义的人,而不是生物种类的人),只有在这一点壁立千仞,才能称之为“尽己”。

如何尽呢?诸葛武侯在给侄儿的书信中说:「夫志当存高远﹐去凝滞。忍屈伸﹐去细碎。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这就是中国历代读书人的修养功夫。

新春游记:忠山的变化

忠山还是那个忠山,我已不是当年的懵懂少年,如果我当初有这样的文化熏陶,会不会早日觉醒?

不过,忠山的这个变化,比起物质和科技的发展更让我欣喜!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让我慨然为家乡的未来鼓与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