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箴言》体会34:如何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陶行知教育箴言》学习体会34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139天(加上打卡鸭21天),阅读了《陶行知教育箴言》的《其他箴言》中的《预备钢头碰铁钉》、《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两节。
预备钢头碰铁钉——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
一、世上有十八岁的老翁,八十岁的青年。要想一世到老都有青年的精神,就须时常与青年人往来,所以我很愿 意和青年人通信,尤其欢喜和小孩子通信。
二、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的泉源!
三、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顾亭林先生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觉得凡是脚站中国土地,嘴吃中国五谷,身穿中国衣服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当爱中国。
四、各人所处地位不同,爱国的方法也不能尽同。小孩们用心读书,用力体操,学做好人,就是爱国。今天多做 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
五、社会的范围很不一定,大而言之就是天下;小一点就是国家;再小就是一省,一县,一村;再小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庭。大凡服务社会,要“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学生在学习服务社会的时候,就可以从自己的家里学起 ,做起。一面学,一面做;一面做,一面学。
六、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就要预备碰钉子。
七、碰钉子的时候有两个法子解决:第一是硬起头皮来碰,假使钉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叫铁钉一碰到钢做头皮上就弯了起来;第二是要把我们的热心架起火来,把钉子烧化掉。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给正之先生的信
一、大凡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又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生而好学与督促不学的人究属少数,大多数得到相当熏染、督促就肯学了。现今青年人所以不肯努力求学的缘故,实由于学校里缺少学问上熏染和督促的力量。
二、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起别的同学好学。
三、在学校里提倡学问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多找好学的教员,鼓励好学的学生,使不好学的教员、学生逐渐受自然的熏染或归于淘汰。好学的教员与好学的学生是学校里的活势力,至于校外的学者,如能使教员学生常有接触的机会,也是很有益处的。
四、总起来说:一、好学的教师同学,二、可学的工具,三、必学的督促,是我认为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的要件。
陶行知先生在文中说得很好,要想让学生努力学习,一要熏陶感染,让好学的老师和同学去感化、带动;二要督促,适当的时候也要逼迫一下。长期坚守在农村学校,近些年来发现努力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很多原来还读点书的,慢慢都被同化,不爱学习了。期间大道理我也跟学生讲了,身边的例子也举了,自己也以身作则了(年已半百仍坚持参加简书日更和勇气读书会,日更已坚持175天,勇气读书会已坚持138天),但学生就是油盐不进、毫无反应,虽百般努力却也无济于事,百思不得其解。我想这或许正好说明“教育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学校的作用也是不科学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肯定举足轻重,但与家庭教育、社会生活等的影响也是密不可分的。任何单方面的努力作用有限,只有学校、家长和社会联合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